草根站长
老司机 路子野 随时超车
区块链生态系统正在迅速扩大,不断发布新的区块链和新的共识机制,从而形成更加成熟的生态系统。为了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开发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为了实现去中心化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组件、全球标准和大量投资。
在生态系统准备好进行全面的企业实施之前,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 除了需要开发不同行业外,我们还将继续看到新的分布式记账技术DLT和更激动人心的分布应用。区块链生态系统由多个层次组成,如下面的信息图所示:
随着区块链生态系统的进化,新的应用和技术也开始发挥作用。以下是今年区块链的五大趋势:
趋势1:区块链和其它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
区块链不是一种独立的技术,特别是区块链和大数据、物联网或人工智能等技术(BASICED:Blockchain, AI, Security, IoT, Cloud, Edge computing, big Data)的融合将具有颠覆性。这种融合将极大地影响组织应该如何处理数据以及如何从中获得洞察力,需要来自组织、监管机构和个人的新解决方案和方法,以确保最终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在未来几年,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融合。
联网设备和在线服务将增加可用数据量,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物联网设备将能够使用加密货币执行微交易,而区块链将确保在不同参与者之间传输的任何数据是不可变的、可验证的和可追溯的。此外,区块链上记录的任何智能合约都将实现智能自动化,一个智能合约的输出可以成为另一个智能合约的输入,从而创建智能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这些新兴技术的融合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会。对于组织来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创建一个更好、更包容、更公平和更透明的社会,同时尊重个人的隐私和安全,并确保一个健康的底线。
趋势2:区块链即服务(BaaS)解决方案的兴起
几乎所有的技术都可以变成“即服务”解决方案,区块链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即服务(BaaS)产品。这些基于云的解决方案使组织能够快速开发和启动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而基于云的服务提供商将确保所需的基础设施顺利运行。这是一个有趣的发展,与任何“即服务”解决方案一样,越来越多的BaaS将加快组织对区块链的应用。
很多组织已经提供BaaS解决方案,如亚马逊、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就提供了易于安装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他们大都支持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包括以太坊、Hyperledger、Corda或Fabric等。 BaaS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组织可以随时按需付费,而无需任何前期成本,这使组织能够快速尝试各种区块链,以了解哪种技术最适合自己。在接下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区块链即服务解决方案出现并被广泛采用。
趋势3:两个世界中最好的混合区块链 – 私链和公链的融合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界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一些人认为公链是唯一真正的区块链,而其他人则认为私有区块链或联盟链将是最具颠覆性的区块链。现在混合区块链的到来,希望结束这场争论。它们旨在通过访问受控但同时自由来达到两全其美,由于只有已知的角色才可以访问网络,因此51%攻击不太可能发生(尽管当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是会知道是谁做的)。
在混合区块链中,可以限制网络上某些信息的可见性。某些交易只能由网络中最大的参与者看到,而其他交易对任何人都可见。私有交易受益于可扩展、安全且快速的私链网络,而公链确保无信任交易的可信性。混合区块链对受监管市场非常有用,并非所有各方都应该看到全部信息。预计混合区块链将在未来几年变得非常流行。
趋势4:Ricardian合约不仅定义意图,还自动执行指令
智能合约被称为区块链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它们似乎是革命性的。但智能合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实,在大多数现代化的办公楼中,已经有智能合约存在,例如,决定是否允许进入某个区域的访问卡就是由一段代码预先定义并链接到数据库的。
然而,现有的智能合约存在一个问题,即它们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在2018年,人们对Ricardian Contracts合约产生了兴趣。这些类型的合约不同于现有的智能合约,它们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且以人类可读和机器可读的文本记录多方之间的协议(与智能合约不同,智能合约仅执行协议中定义的指令),意味着它是一份对律师、机器和每个人都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法律合同。
Ricardian合约在法律协议中使用密码签名。与智能合约完全不同,如果有关各方之间存在争议,可以在法庭上裁决。一旦将人类可读的协议转换为机器可读的协议,就可以对其进行哈希处理, 然后将其散列存储在区块链中。因此,文档的每个部分可以通过其散列唯一地标识,并且在其他各方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可能改变原始协议。所以,具有法律效益的Ricardian合约非常安全,将来会有很多的应用受益于Ricardian合约。
趋势5:证券代币发行STO的兴起,取代了初始代币发行ICO
证券代币是一种代币,允许该代币的所有者拥有(公司/组织未来)股权,无论是以股息、收益分享还是价格升值的形式。它构成投资合同,因此引起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注意。
在证券代币发行(STO)期间完成分发证券代币, 根据STO的结构,它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很多好处,例如通过投票表达意见的能力、根据相关资产或公司所有权的比例获得股息和其它权利。 而且,STO不仅使投资者受益,对发行人以及监管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获得很大的好处。 简而言之,可编程证券代币比其它代币具有五大优势:全球市场、全流动、合规、可编程和可分割。
结束语
区块链,特别是与其它技术融合使用时,为组织提供了重新思考其内部和外部流程、消除效率低下、提高透明度、可溯源、以及构建更好的整体组织的机会。而且,STO、混合区块链和Ricardian合约的例子表明区块链生态系统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组织应该保持开放的视野和心态,并了及时解区块链发展变化。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共同参与和见证这个领域在未来几年的突飞猛进!
活跃在区块链市场的投资者,除了最普遍的传统风险投资机构(IVC)外,各大型集团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CVC)也带着自己的产业优势强势入场,不断进行试点和布局。同时,带有引导社会资本作用的母基金、产业基金与专项基金等也加速设立,凭借政策优势引导区块链产业有序发展。IVC是主流投资者据CBInsights和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末,区块链领域中活跃的IVC总量从6家增长至141家,年均增长率高达69.2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2016年间活跃机构数量增速放缓甚至稍有回落,但随即在2017年超过140家,增速高于2013至2014年间。数据显示,2016年新设立活跃机构约占活跃敏绝橘机构总量的13.04%,2017年该比例上升至17.80%,投资机构对区块链领域的机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距发展成熟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块链大型应用的开发与落地,短期内难以达到一定规模。由此,头部VC/PE机构对待区块链投资保持高度的理性,在项目的选择上相对保守,而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专注于投向区块链行业的众多新兴机构则表现出了更高的活跃度,投资频率也相对较高。报告分析指出,投资于区块链的CVC与IVC近六年的变动趋势趋同,呈曲折上升的态势,其中传统的IVC数量相较于CVC有着绝对优势。这可能源于IVC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和调度经验更为丰富以及CVC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地区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但二者之间的差距近年来也在不断缩小。CVC综合了传统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和IVC的优势,未来可能与IVC等传统机构平分秋色。CVC崛起令人耳目一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区块链领域活跃CVC仅有1家,截至2017年年末已升至119家,其中2014~2015年是CVC的高速桥团发展期,增速高达394.44%。这一现象极大程度上源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报告分析称,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宏并究和探索是一项长期战略性投入,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及CVC能够利用企业的技术场景优势赋能区块链生态,在继续加速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同时,为更多合作伙伴输出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合作共赢。但区块链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纷纷到场,CVC的战略布局更应侧重区块链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开发及落地。母基金及专项基金纷纷成立随着区块链热度不断上升,市场化母基金及引导基金的设立速度也随之加快。自2017年4月起,浙江、江苏、贵州、江西、广东、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已有数十只市场化母基金或引导基金宣告成立,2018年新设区块链母基金和引导基金的数量及频率与往年相比有明显提升,市场化机构和国有资产蓄势待发,特别是区块链投资专项基金纷纷亮相,为精准投资区块链技术助力。与单一基金相比,母基金的分散布局更具平滑风险的优势,大体量、多渠道的配置方式也更加容易整合行业内基金、项目和相关的服务机构,降低项目的准入门槛,形成完整的投资生态圈,加速资本的流通。除市场化机构外,国有资本的加速入场也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助力。一方面,国有资本的权威性能够为区块链企业吸引人才提供支持和背书,缓解区块链行业人才短缺的窘境;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流通及使用过程中的制度性和规范性能够有效推动区块链企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合规水平,使区块链行业在资本和人才的双重推动下实现高效、正规、有序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背景及机遇、国外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投融资情况、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战略规划、中国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策略、区块链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及投资机会、区块链对各个应用领域的影响及投资建议、国内外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和领先企业发展情况、中国区块链行业投资机会及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走向及发展趋势以及投资机会。
说实行羡话,我现在就在搞这个虚拟货币区块链,现在无疑是赚钱的,汪并投的多赚的也多。不投资也可以稍微有一点收益,而且啊,加密货币困带迹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目前,波场生态的链上用户数量已超过8300万,交易数量超过30亿次。
本文核心数据: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智能制造成熟度,设备数字化率工业领域数字经济慎颤渗透率逐年提高2016-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逐年提高,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1.0%,相比2019年上涨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上涨了4.2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工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解决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问题,是中国经济转换增长动能的重要发力点。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有所提高2020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2019年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数量减少10%左右,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8%左右。成熟度四级以上的企业能够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模型和知识,并基于模型对核心业务进行预测和优化,探索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偏低,但制造企业已深刻意识到智能制造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逐步将智能制造细化到企业的战略举措中,低成熟度的企业数量在减少。中国制造业企业设备数字化水平改进明显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已有明显改进,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完成设备联网和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的达到23%,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的达到24%,开始探索设备预测性维护的达到14%。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向模块化、模型化转型数字化设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技术,是制造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的关键方面,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普及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技术动态变化,及时响应外部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已从传统二维设计,转变为基于知识库的参数化/模块化、模型化设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48%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宽扮败,27%的企业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25%的企业开展了数字化建模仿真,48%和39%的企业应用PDM/CAPP对产缺扰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与归档,25%的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典型组件和设计知识库。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车间建设水平仍处于初期2020年,中国制造业40%的车间可实现作业指导、加工程序、工艺参数等工艺文件的远程下达,36%的车间部分实现了生产的人、机、料、法、环、测数据采集,12%的车间实现了生产计划和作业工单的自动排程,23%的车间实现了生产信息的可视化与数据统计,29%的车间实现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智能车间是落实智能化改造的重要载体,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车间建设主要集中在工艺文件远程下发、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等初级功能,且覆盖率不高,智能化车间建设水平仍处于初期。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19年区块链的五大趋势蓄势待发内容由互联网整理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0792jiaju.com/post/2607.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