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快讯 > 正文

如何迎接加密货币时代的冲击?G20财长会议重点整理

G20 峰会将于6 月28 日正式召开,在那之前,G20 财长和央行总裁已提前于6 月8 日在日本福冈市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而加密货币则为讨论主题之一。

除了G20 财长和央行总裁以外,更特意邀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个国际组织机构前来参与会议,不吝分享自家政策和工具,希望能够在加密货币的监管实施上助益于各个成员国。

根据日本媒体报导,本次会议旨在讨论加密货币及相关法规政策议题,更重要的是:「应如何在新兴金融系统下保护用户」。

IMF 总裁Christine Lagarde 在会议上发言时提到,监管加密资产和非银行金融中介之时,各国之间的协调尤其重要,而监管的协调方式也需以「金融稳定」和「保护消费者」为有限目标。她接着表示,「持续进行国际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非如想像般简单」。

另外在6 月8 日下午举行的G20 金融创新高层研讨会上,Blockstream 首席执行长Adam Back 对「加密资产、区块链跟当前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解释。

谈及证券代币化以及在汇款交易中使用区块链技术,Adam Back 除了为多国官员分析「区块链上发行法定货币」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解释了「为场外交易者和机构投资者提供稳定币交易和比特币交易的目的」。为此,他介绍了一种潜在解决方案,允许公众在硬体钱包中购买和存储数位化版本的法币,即可离线管理且不会受到线上攻击。

现任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Taro Aso)也表示,日本将采取措施以充分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创新优势,同时降低加密资产所带来的风险。

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标准

近几年来,许多国际组织不断致力于构建适用于G20 成员国的加密资产监管标准,这些组织包括:由全球十大工业国央行共同设立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支付及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 、国际证券管理机构组织(IOSCO)、国际防制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织(FAT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每个组织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均对加密货币的风险实行监管。

其中,作为监督全球金融体系并就观察提出建议的国际机构,FSB 除了提交多份关于加密货币的研究报告以外,亦在会议上表示,「规范准则制定机构正与其他国际组织就多个工作层面展开合作,希望直接解决加密货币所引起的问题,他们将主要关注投资者保护、市场诚信、反洗钱、银行风险和金融稳定的监控。」

成立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中心

《日经新闻》报导,预计G20 成员国的财长和央行总裁将就「建立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中心」达成协议,以防止加密货币洗钱行为。

以日本为例,日本金融厅已要求境内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须向其进行注册登记,且必须严格遵守营运规定。目前为止,已有19 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完成了注册程序。

加密货币不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会议中,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再次重申去年3月所述观点,即「加密资产并未对金融稳定性构成重大风险」。对于加密货币是否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欧洲央行跟FSB看法一致,前者曾在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称,「目前,加密货币对欧元区的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 的影响及风险是有限的,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另外,FSB 将在今年9 月再发布一份新报告,内容将提及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的发展。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会评估资产代币化工作,并分析这种机制可能对金融市场以及稳定币的利益和风险的影响。

加密货币发展飞速易造成监管缺口

FSB 解释说,加密货币若超出市场监管机构和支付系统监督范围,并且缺乏国际标准或建议,很可能就会出现监管漏洞。他们断言,加密货币市场发展较快速,而这将影响监管手段,同时也会造成监管缺口,如此特殊的领域也需要监管机构投入更多关注。

FSB 补充表示,「监管加密资产必须要有前瞻性手段,这样才能有助于阐明潜在的差距和应该优先考虑、重点关注的领域。」

银行该如何参与加密货币市场?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目前正在评估「加密货币对银行系统构成的风险」。长期以来,该机构一直在监控银行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并且将针对从事加密货币活动的银行制定更高级别的监管措施。目前,巴塞尔的监管框架并不适用于存在加密货币风险的银行,不过该框架对「其他资产」的资本和流动性处理仍有监管要求,正在考虑是否正式对加密货币视为「风险类别」作谨慎处理。

国际防制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织发布《加密货币指引》

国际防制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织(FATF)预告,将在本月内发布最新版本的《加密货币指引》,G20 成员国也同意遵循FATF 所给于有关加密货币的建议。现阶段,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已经开始按照FATF 的加密货币指引开展监管措施。

央行数位货币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支付及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也对央行数位货币(CBDC)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认为加密货币在支付、清算和结算等领域带来了创新,同时对当前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多个国家都很感兴趣,但他们也发现推出CBDC 存在一定挑战,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CBDC 是否具有成本优势(包括提高支付安全性和效率)」。因此,CPMI 建议各国央行对CBDC 采取谨慎态度,同时他们还将继续监测CBDC 和私人数位代币在支付领域内的应用,并与监管机构和全球政策制定者交换信息,共同探讨数为货币相关的潜在法律问题。

投资基金和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对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和投资基金的监管,以及加密资产的风险敞口,也是国际证券管理机构组织(IOSCO)现阶段所关注的焦点。该组织预计到今年年底之前会发布一份报告,而其政策委员也将推出一个门户网站,允许旗下成员可以访问、共享有关加密资产和其他数位货币的执法信息。

此外,IOSCO 也将建立ICO 咨询网络,帮助旗下会员处理各自辖区内的ICO 风险监管问题。上周,该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相关的问题、风险和监管考虑因素》的咨询文件,并要求旗下成员在7 月29 日之前,就关键考虑事项提供反馈意见。

G20二十年:大阪峰会是历史性时刻

  ■ 社论   从危机应对的全球性平台,到引导全球治理的平台,G20需要历史性的跨越,而这次大阪峰会就处于这样的分岔口上。   G20走过了20年,而世界进入了历史性变局,在这场全球大变局之中,G20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到大阪峰会,G20经受着考验,那就是能不能承担起全球治理的角色。   G20峰会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最早则始于1999年的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10年,似乎是一个周期。可以说,2019年的G20又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从危机应对的全球性平台到引导全球治理的平台,G20需要历史性的跨越,而这次大阪峰会就处于这样的分岔口上。   从2016年杭州峰会至今,世界经济经历的巨大变化,甚至给人两个时代的感觉。三年前,自由贸易、多边主义是世界的睁兄共识,而现在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却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在大阪峰会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发布的报告都流露出了悲观情绪,澳大利亚、欧盟等也对现在贸易形势感到担心。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悉猜袭峰会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对日本表现出了极大不满,认为日美同盟是非常不公平,也是不均衡的。   2009年G20伦敦峰会在金融危机肆虐之际达成了“不以邻为壑”的共识,避免重蹈1933年伦敦会议的覆辙。可以说,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之下,在1929年大危机的“水晶球”下,G20成为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平台。2016年之后,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社会效应显现出来,民粹主义抬头,本土主义和保护主义越来越明显地冲击着世界经济秩序。   大阪峰会不仅要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能不能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写入联合宣言之中,也是各方普遍关注的。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的问题上,美欧日发表了多份声明,但G20内部还没有形成共识。WTO作为全球最具普遍意义的自由贸易平台,需要集聚各方共识,尤其是G20成员国的共识。   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应该成为WTO改革的基础。正如中国多次强调的,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通过封闭或者保护主义来解决,而应该通过多边合作、群策群力,寻找到一条共享开放与发展红利的中间道路。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技术革新荡涤着原有的经济格局,最突出的领域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已经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流量为王,流量不仅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近乎零成本,也代表着巨大的商机。应运而生的就是电子商务的迅疾崛起,而电子商务平台也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另外,社交媒体网络也在改变着传统金融秩序,网络支付、移动支付已渐成趋势,而美国的“脸书”(Facebook)也谋划着发行加密货币,这将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货币。而这对于以民族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冲击。   作为此次G20峰会的东道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有信赖感的数据自由流动”。互联网空间无疑成为了新的“边疆”,成为了财富和权力的容器,也是各国竞相争夺的领地。但它又必须是一个建立在全球治理基础上的“共享空间”。没有跨越国界的合作和交流,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就难以发挥出兆搭来。在此方面,中国无疑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不仅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超越,更在未来的互联网全球治理上提出了中国方案。   而今,G20开始进入第三个10年,是继续提升其作为全球治理重要平台的角色,还是随贸易保护主义逆流而下,大阪峰会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什么时候召开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本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欧洲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低迷,G20应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在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日前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上,欧盟财长在一份草案中强调,G20成员国应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全球经济继续稳健复苏,并在2018年取得额外两个百分点的增长。 对此,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G20有能力在财政、货币以及广义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与协调上发挥显著作用,但其作用在金融危机后迅速下降,目前急需它再次扮演重要角色。 埃里克松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G20的首要任务是给各国政府施压,促使全球央行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避免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竞争性贬值。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认为,G20成员可分为三个群体:一是债权方,如欧元区、中国、日本,其增长依赖外需,货币政策较难起到刺激作用;二是债务方,如美国、英国,其经常账户长期赤字,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但结构性原因导致增速下降;三是大宗商品出口国,目前经济疲弱、深陷赤字。 格罗斯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实行宽松货币闭缓扒政策导致的负利率有利于债务方,却不利于债权方,因此美英经济复苏势头较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不见起色。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非常“平庸”,但并不算太坏。鉴于上述三个群体的利益和问题不同,G20会议最可能达成的协议是,更多实施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并在必要时使用财政手段。 他还说,债哪闭权方央行,尤其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必须停止使用可能适得其反的宽松货币政策,而应该让经济自行恢复,即使这个过程比较轿昌漫长

疫情对g20峰会的影响?

2020年3月25日,本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轮流主席国沙特阿拉伯宣布本届G20将于3月26日召开第二次基础工作会议,由于疫情本次会议将采用虚拟会议方式召开.G20财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会议分别于2020年2月22日和3月23日提前召开,各国同意以合作姿势应对这次新冠肺炎流行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本篇预测本次G20峰会后的财政货币政策方向.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疫情对g20峰会的影响吗?G20央行行长团队达成政策同步共识,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可能打开.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酵,3月23日G20会长中央银行行长召开了紧急视频会议,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给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带来了冲击.G20团队承诺采取毫不犹豫的及时行动,以共同的战略应对危机.最近,世界中央银行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开启了合作缓和模式,应对了世界流动性的紧张,在G20峰会世界主要中央银行同时采取了同步政策的共识,预计未来海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集体缓和,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会更加舒适,现在中国内部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稳定就业的增长压力有可能使中央银行打开缓和的闸门.COVID-19疫情对G20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高.2月22日召开的第一届G20会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会议公报的主要内毁扰容集中在政策工具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金融标准建设三个方面.会议时间还在2月,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世界没有带来流动性的巨大冲击,G20对新冠肺纤唤旦炎的流行没有大幅度提及,现在新冠肺炎的流行已经成为G20峰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中国的主要期望也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加强防疫团结态度②加强防疫相互帮助③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改革和协调.政策主张核心是为了维链返持世界产业链的稳定运行,这确实为国内财政货币的进一步缓和奠定了外部环境的基础.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