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站长
老司机 路子野 随时超车
自从匿名人士(或匿名组织)中本聪提出名为比特币的P2P电子现金系统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
虽然最初虚拟货币的概念仅在极客、程序员、自由主义者和计算机朋克等少数圈子中流行,但2017年,虚拟货币及其相关技术开始走向主流。
同样在2017年,我们不再是仅仅听说比特币和去中心化的概念,而是切身地看到了它如何改变世界。大众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只是数据库中的记录而已。想一想,我们的名字、公民信息、银行账户、车辆登记证、房产证、结婚证、公民权益、法律、法庭案卷,等等,都只是数据库中的数据而已。
一些权威公司和机构在管理着这些数据库,以保证安全性和完整性。然而我们为什么信任这些权威的公司和机构呢?我们不知道。我们终于开始质疑“需要有人来看管我们的数据”这个大前提了。人们越来越相信去中心化的世界是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这个思想,也终于在2017年得到发展,并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当然,过去的一年是疯狂的,因为加密货币展现的价值和发展状态完全超出预期。在短短365天中,虚拟货币世界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让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一同回顾过去一年比特币、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疯狂发展。
区块链>比特币
“区块链在做一件事:利用数学证明来取代第三方信任机构。”——?Adam Draper
随着比特币大热,驱动并且使它真正去中心化的技术——区块链,也大受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和大公司开始研究和应用这项技术。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已经和瑞典的初创公司Chromaway合作,利用区块链进行土地财产记录,以避免房产诈骗和腐败。
像IBM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启动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相关项目,在2018年还将加大投入。IBM与Stellar(Stellar Lumens虚拟货币的母公司)联手推出全球首个跨境支付区块链网络,提升跨境支付速度并降低手续费;IBM还启动了和雀巢、联合利华等食品业巨头的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监测和保障食品安全。从食品链到供应链,区块链正在将每一个链条去中心化。
【要点】区块链大于比特币本身。比特币推动了区块链的发展,但从未来趋势上看,区块链的发展空间更大。
华尔街的加入
“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比特币,而是它使用的技术和思维扰乱了华尔街和其他行业。”——Patrick M. Byrne
即使是曾经看轻弱化比特币的华尔街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开始理解并研究加密货币的重要价值。在2017年底,我们看到了CBOE和CME推出比特币期货Bitcoin Futures,任何人都能买涨或者买空比特币,而无需进行比特币的买卖。这是比特币的一大胜利,因为人们不再止步于警惕它的投机性,而是开始建立比特币监管体系。明年,甚至纳斯达克也可能在交易所中推出这类期货,届时,我们将有望看到比特币ETFs。
另一方面,银行开始使用比特币进行记录的防篡改保存。在印度,SBI(印度国家银行)和其他27家银行联手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来自行管理KYC协议;美国运通和英国桑坦德银行与区块链网络Ripple合作,启动实时跨境支付项目。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大型机构和公司都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在投入和重视程度上与专营于区块链的公司不相伯仲,他们的技术即将赶上区块链公司,这是2017年的趋势之一。
【要点】曾经因为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而轻视加密货币的公司,大多承认了区块链的优势并投入研究。
山寨币的兴起
“风筝顶着风高飞,而不是顺着风。”——温斯顿·丘吉尔
coinmarketcap.com(展示各个加密货币价格、市值、趋势图等相关内容的网站)的数据告诉我们,已经出现了将近1400种电子货币。然而,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尽管比特币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重要的加密货币,但它的重要性正在降低。
2017年初,比特币在加密货币市场的份额占到了90%,但现在已经下降了47%,在估值上也呈现类似的下降。尽管比特币的价格从2017年1月1日的963美金上涨到峰值的20000美金——几乎上涨了2000%,但某些其他货币有着更加爆炸性的增长。
以以太坊为例,从今年年初每枚8.26美元的价格,上涨到8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虚拟货币,它们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存储价值,这就引出了将要谈到的下一点。
【要点】比特币不再是唯一的巨量货币,尽管它仍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其他货币也不容忽视。是时候关注“山寨币”了。
ICOs的爆发增长
“赚钱即艺术,工作即艺术,好生意即最棒的艺术。”——安迪·沃霍尔。
ICOs是山寨IPOs出现的一个词,但它的前身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可不是个新词。今年,ICOs募集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数据来自Coindesk’s ICO Tracker),这完全打乱了传统VC公司的投资思维。不同于其他形容融资的最有趣一点是,ICOs允许任何公司通过发行代币从投资者那里募得资金,即使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实体产品。
可以预期的是,尽管一些项目确实价值数百万美金,但也存在大量骗局;此外,和任何淘金热一样,许多投机资金和非理性投资已经进入了加密市场。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监管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在2018年,ICOs骗局和无脑投资的情况会大幅减少。
ICOs还给非区块链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比如即时通信应用Kik,推出了它自己的名为Kin的代币。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可以预见未来会出现一些脆弱但去中心化的金融生态系统。
【要点】2017年,ICOs帮助公司融资上亿美元;2018年,成功融资的一部分公司将依靠它们的优质产品维持资金链、存活下来,而另一些将会破产。
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压制
“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护人民,而不是牺牲人民。”——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你知道爱沙尼亚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行加密货币的国家吗?作为电子居住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命名为Estcoins的加密货币,将允许公民有他们自己的电子身份证;而白俄罗斯不仅承认了加密货币的合法地位,还免除了加密货币未来五年的税收;日本也已经支持合法的加密货币交易。
不过,不是每个国家都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采取这样的积极态度。在2017年6月份,中国成为了第一个禁止ICOs和加密货币交易的国家;美国的SEC(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ICOs发出过正式警告;印度政府继续对虚拟货币持中立态度,只是建议谨慎投资并且声明任何损失都由投资者自己承担,目前还无法判断印度是否会将虚拟货币合法化。
【要点】尽管各个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不甚相同:一些国家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一些国家以保护投资者的名义明确禁止,一些国家仍在观望。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没有一个国家忽视了加密货币可能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
黑客成倍增加
“垃圾箱为黑客提供了重要信息:姓名、电话号码、公司机密。”——Kevin Mitnick
理论上,加密货币是十分安全的,但前提是,不要把你的货币存在交易所。过去我们很少听到黑客实例,但2017年,黑客攻击成为了普遍现象。主要的交易所比如Bitfinix、NiceHash和Youbit被黑客窃取数百万美元。可悲的是,即使钱包也不安全,主流的钱包提供商Parity被窃取了两次!在Parity的代码里有一处关键bug,导致悲剧两次上演。据估计,在2017年,黑客总共窃取近5亿美元!
勒索者也开始使用加密货币。2017年5月,WannaCry病毒在Windows笔记本上广泛传播,以修复病毒为条件,黑客向受害者勒索价值300到500美金不等的比特币。
【要点】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十分安全的,但在2017年,黑客在各个交易环节中,窃取了上千万美元。“把你的私人钥匙当做生命一样重视”这个建议永远是奏效的。
分叉还是不分叉
“每个团队都会有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没有分崩离析,争吵就只会让团队更强大。”——Ken Wallace
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最大成就是一致的授权交易机制。但如果社区在某些事情上意见不一致怎么办?这就是分叉之所以存在的基础:虚拟社区分化出不同的路径(或者区块),也就是创造了另一种逻辑相似但更好用的虚拟货币。
随着比特币的关注度飙升,每秒7次交易的吞吐量显然不过低,而同时交易费用却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起初,不同的利益代表方希望利用Segwit2X达成交易一致性。但在一些人将比特币分叉,创造出有更大的区块、更高运算效率的比特币现金后,关于Segwit2X的讨论就销声匿迹了。
当然,2017年并不是分叉技术元年,但分叉却在2017年发展壮大,尤其是考虑到比特币网络已经被交易阻塞了。我们还看到了名为黄金分叉的比特币分叉在近期缓解了比特币需求,甚至在2017年12月25日,比特币上帝这种分叉方式刚刚被提出。分叉这一趋势将在2018年延续下去,并且可能出现比比特币数量更多的衍生货币,EtherZero(旨在分叉以太坊)预计会在2018年1月10日推出。
【要点】2017年,比特币几乎一直在被分叉。2018年,分叉的趋势会延续下去,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分叉,以及更多衍生的虚拟货币。
2018年,区块链将对世界有怎样的影响?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区块链和比特币将一直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真正的改变世界。
对陌生人比对熟人更信任,这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我们终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能真诚地、基于统一原则的合作,我们就不需要权威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行情就是一个大舞台,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陈述,人是需要的某种信念来激励和约束的,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过去, 在 无憾中微笑,才巧悉美丽;博弈,在眼泪中微笑,才多姿;成败,在坚强中微笑,才精彩! 我相信有很多刚入币圈的的朋友仅仅知道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对于他的发展过程一无所知,其实这样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了解一个币种其产生的过程局长觉得是有必要的,这对于你在币圈来说,会有更深刻的见解和认知!那么现在给朋友们科普一下比特币的由来。 一、萌芽期:(2008~2010)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继而引发金融危机,蔓延到全球。 2008年10月31日,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极客发布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篇论文中,中本聪描述了一种分布式账本,以及比特币的点对点流通模式。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创始区块诞生,比特币横空出世。 然而,在最初的那段时间,这个奇思妙想成真后却并没有吸引很多人前来尝试,因为比特币的价值何在、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是否值得信赖,这些问题人们仍然感到十分疑惑。所以,当时在比特币网络上挖矿的人非常少。 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在2010年5月到来,一个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价值25美元的两份披萨。披萨事件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人们会震惊于那1万个比特币竟然就只换来两份吃食。但是其意义却无比深远,因为这次交易,意味着比特币第一次拥有了价格和汇率,而且,这也是首个用虚拟货币支付现实商品的案例。7月,比特币首次被 科技 媒体Slashdot报道,吸引了大批用户。 自此,比特币才真正为人们所正视,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中本聪等社区元老,并非如同之后那些将比特币视为利益工具的人,他们凭借的是对比特币的信任和自由主义的理想主义情怀,没有他们比特币或将明珠蒙尘。所以,说比特币是自由主义信仰的产物也不为过。 二、生长期:(2011~2014) 2011年,数字货币市场上开始出现其他币种,比如后来与比特币分庭抗礼的莱特币。由于比特币的技术代码都是开源的,所以很多币种的建立都是在比特币的代码基础上加以改制,这样诞生的币种后来就被称作为山寨币。大部分的山寨币也像比特币一样,只能用于挖矿和转账,没有其他的具体用例,所以在后来都纷纷没落了。 其中一些存活至今的山寨币,因为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或者亮眼的技术,才没有被抛弃,如狗狗币、莱特币等,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新兴项目的出现,也逐渐式微,变得边缘化了。 在这一年,还有另外两件大事发生,首先是Mark Karpeles接手比特币交易所门头沟(Mt.Gox),开始了它罪恶的一生;同年,暗网“丝绸之路”(Silk Road)建立,开始了比特币的黑暗轨迹。 由于市场上的比特币越来越多,交易量也随之增大,建立于2010的比特币交易所门头沟,一下子占据全球70%交易量份额,成为当时最大的交易所。但由于经营不善,门头沟的交易系统显得格外脆弱,几次三番维护优化依然无济于事,经常发生暂停提现与服务的事件。 2011年6月,门头沟受到第一次黑客攻击,但此后门头沟的经营者始终没能解决其交易系统的漏洞,多次轮友被盗却隐瞒事实,不断用暂停服务和冻结交易以文过饰非。其平台上的比特币价格涨跌幅夸张,浮动区间腊宽槐非常大,而往往在这种时候门头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用户很难对自己的账户进行管理和操作。 2014年2月,门头沟上的比特币价格暴跌80%,用户却再一次很难将其提现;不久,门头沟一如既往地暂停了交易业务和提现功能。用户们蓄积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但已无济于事,因为门头沟早已油尽灯枯,25日披露出其被盗85万个比特币的事实。 门头沟被盗85万个比特币,成为当时震惊全球的最大币圈新闻,也成为了比特币发展 历史 上难以抹去的一笔。门头沟破产之后,比特币价格骤降,而受到巨大损失的用户们也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此事件一出,比特币市场受到了严重震荡,人们对于比特币和交易所的信任直降冰点,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所宣扬的去中心化概念产生了严重质疑,整个行业开始笼罩在一片阴云当中。 比特币经历门头沟事件后元气大损,币价因之低迷了很久一段时间。两年后随着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回暖,比特币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暗网也迎来了长达两年时间的稳定,其中流通的比特币,依然占据着整个比特币交易市场的最大份额。 三、扩容、分叉期:(2014~2017) 山寨币潮流之后,很多项目开始着眼于数字货币在点对点交易之外的应用,区块链对于应用领域的拓展开始了。比如受之前门头沟这种中心化交易所影响而诞生的第一所去中心化交易所比特股,采用全新的加密代码和共识机制,分发机制采用的也是当时新兴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币发行),类似股市中的公开招股,将代币当做股票进行融资。 ICO最早出现在2013年,Mastercoin(万事达币OMNI)是最早进行ICO的区块链的项目之一,起初的ICO募集的正是市值最高的比特币。这种分发方式引起了后来无数项目效仿,但进行ICO的项目中,也普遍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很多项目都是骗局。 2014年,以太坊建立,开启了区块链2.0的里程,公链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的场景当中。以太坊虽然使用PoW共识机制,但代币“以太坊”的分发也是以ICO的形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市值 仅此于 比特币的第二大数字货币。 比特币的拓展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损害了很多矿工的利益。比特币社区的中坚技术力量core开发组提出隔离见证(SegWit)的建议,经过当时开发人员和矿工的一致协商,最终达成了“香港共识”:先对一部分区块进行隔离见证,将非隔离部分扩容至2M在进行隔离。 ICO、分叉币的繁荣是整个区块链市场繁荣的一种表象,其中的乱象亦是 层出不迭 ,空气项目、空气币的产生令投机者眼花缭乱辨别不清。同时缺乏监管也加剧了这些乱象的产生和猖獗。 2017年年末,比特币的价格出现了暴涨,在12月18日达到了19299美元的峰值。作为数字货币之首的比特币,反映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风向,故各种代币也随着大行情暴涨了一波。整个冬天,加密币市场都是一派春意盎然。 四、迷茫期:区块链3.0时代(2018) 2018年新年之后,高涨的行情开始回落,但回落了将近大半年也一直未见底,市场开始进入寒冬。在这一年里,比特币的市值也大幅度缩水,但比特币的网络依然在正常运行。 币圈很多人又开始了迷茫,很多项目也开始惶恐不安,但区块链技术始终未停下脚步,区块链3.0时代到来。除去金融和商业公链领域,区块链的触手开始向非商业领域延伸,进入向版权、数据、医疗、食品、租房等深入 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 虽然总体而言区块链行业仍属于初级阶段,但对于比特币来说,似乎已经垂垂老矣。比特币依然会平稳运行下去,但其应用场景的限制将会令比特币逐渐成为一种保值手段。 然而比特币自身的发展是否会停滞不前或者到此为止?总体而言,有人完全不担心,认为这就是比特币的最好归宿,它不仅仅是市值第一的流通币种,更是一种象征和信仰;而有人认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比特币会逐渐失去现在的地位,被后来的币种取代。 比特币的未来如何,难以断言。 五、十年:追捧与质疑并存 比特币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也获得了全球范围的众多认可,有些国家已经接纳了比特币,将其视为与法币同等地位的一种支付方式。 即使受到了很多认可,但在不同的国家,对于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依然采取着观望甚至抵制的态度。很多人认为比特币虽然有区块链技术作为支撑,但和目前乃至以后的技术相比,它在技术这一方面的价值正在逐渐降低;比特币并没有具体的应用场景作为支撑,终究是一场泡沫,有很多商业大佬,如巴菲特、马云等,都表现出了不看好的态度。 比特币这十年,追捧与质疑并存,有很多人后来改变了看法,认为它并不是一场骗局,也有很多人坚信,比特币依然是一场泡沫。但直到现在,比特币依然是数字货币市场的风向标,也依然是最广为人知的数字货币。
现在看比特币就像当初对蔽销股票的理解一样,都不太懂。但是其本质是不变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靠这个进行投机性的投资,去炒作一个虚拟的东西,有人在各种比特币交易平台用人民币换成比特币,自然就有另一些人再换成人民币,不过目前大部分都宏陪游是在用港盘GBL的杠乱漏杆炒作这个比特币,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种虚拟物品的交易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请记住,只要有产出,就必然有投入么,你亏钱了,自然就有人挣钱了,和炒股一个道理。希望能帮到你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不少比特币玩家是被比特薯渗首币的不喊顷能随意增发所吸引的。和比特币玩家的态度截然相反,经济学家们对比特币2100万固定总量的态度两极分化。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应该积极调控货币总量,用货币政策的松紧来为经济适时的加油或者刹车。因此,他们认为比特币固定总量货币牺牲了可调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货币总量的固定导致的通缩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首先,根据其设计原理,比特币的总量会持续增长,直至100多年后达到2100万的那一天。但比特币货币总量后期增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事实上,87.5%的比特币都将在头12年内被“挖”出来。所以从货币总量上看,比特币并不会达到固定量,其货币总量实质上是会不断膨胀的,尽管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看起来比特币似乎是通胀货币才对。然而判断数数处于通货紧缩还是膨胀,并不依据货币总量是减少还是增多,而是看整体物价水平是下跌还是上涨。整体物价上升即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长期看来,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决定了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物价持续下跌会让人们倾向于推迟消费,因为同样一块钱明天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意愿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需求萎缩、商品滞销,使物价变得更低,步入“通缩螺旋”的恶性循环。同样,通缩货币哪怕不存入银行本身也能升值(购买力越来越强),人们的投资意愿也会升高,社会生产也会陷入低迷。[5] 因此比特币是一种具备通缩倾向的货币。比特币经济体中,以比特币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下跌。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数量有限,但是可以用来套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17年区块链、比特币发展要点总结分析内容由互联网整理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0792jiaju.com/post/1909.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