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站长
老司机 路子野 随时超车
在当下狂躁的币圈,创业者、投资人、布道者、以及大量不明真相的韭菜们,无论愿不愿意,都已经被裹挟进这场完全分不清真假的赌博游戏之中。“享受过一夜暴富,你再也忘不掉捷径。”在币圈,随时都在演绎着不可名状的创富神话和资本骗局。
为了成千上万倍的回报,疯狂的资本和代投方树立诸多普通人无法辨别的“成功”的典型,吸引着海量的盲从者跟随入场。
随着巨额资金的进进出出,诸多币种的横空出世,监管政策的出台,怀有不良目的项目方以及代投方的洗脑式销售,使得众多贪婪、盲目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最近几个月内币圈涉嫌圈钱欺诈以及跑路的平台和代投方,以期能够帮助广大的投资者和吃瓜群众擦亮眼睛,认清币圈的真相,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超级明星(MXCC)
2018年1月初,项目方超级明星(MXCC)宣传信息是这样的:超级明星是由美国硅谷基地孵化区块链知名公司联合马来西亚Superstar media创投有限公司研发运营的明星影视产业的智能数字资产。
他们宣称该项目由Superstar media传媒巨头推出,在全球建立多个在线共享社区,依托于超一公司全球顶级区块,联合诸多行业大咖、影视明星、导演、制片人团队,全面打造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架构的母子区块链联合运营产业模式。
同时,超级明星利用QQ群、微信群、电报群,进行大规模不实的宣传造势和疯狂的饥饿营销,部分自媒体还在平台上为其做虚假宣传。
为了让人们相信超级明星不是一个空气币,超级明星团队描绘了一些完全不存在的应用场景并虚构有政府的信任背书,还公布了具体的代币认购时间,而此时他们连一个白皮书都没有发布。
但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暴涨让大量的投资者忽略了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有的人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也不相信自己会成为最后被割的韭菜。但事实是,这种看似击鼓传花的游戏,在第一棒就停止了。
1月9日,超级明星(MXCC)才注册官网域名。
1月11日,超级明星发起私募。参与成本价是2.5元左右,发行量 20亿。募集资金50亿元。
1月27日,超级明星在香港尚亚交易所正式上线,而不是之前一直宣传的在火币、聚币上线。开盘价是0.2元,刚开始就破发12倍。
之前通过各种方式被忽悠进场的投资者意识到被骗,一些受害者们便到处拉群控诉讨伐,希望能够找到代投方和项目方,寻求办法退币并挽回损失。
此后到2月中旬,超级明星团队一边利用部分媒体渠道为自己造势、拖延时间,一边在快速地抽身跑路,直至最终失联。而尚亚MXCC代币的价格逐渐归零。
至此,一场由项目方、代投方和部分媒体参与的诱导诈骗,仅用短短6个星期的时间就卷走了投资人将近50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
如此高效率的金融诈骗,简直是丧心病狂!
假代投“李诗琴”事件
2017年9月4日,央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保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达文件,正式定性ICO是非法集资,并明确禁止任何代币的发行融资活动。
此令一下,那些对区块链和虚拟货币感兴趣的国内投资者想要参与ICO的难度骤然增加,“代投”这一中介角色逐渐“吃香”。正常情况下,是国内投资人将自己的数字资产转给“代投人”,并从“代投人”手中换回ICO后的代币。
曾一手策划3M邮币卡骗局的“李诗琴”(个人真实信息到现在仍无法确认)正是利用了这一操作流程,联手以前的伙伴“筑梦”,以总代投的身份,策划了beetoken, refereum, current, dock, Lino, cortex, akasha, mainframe, iotex, keep.network, switcheo等13个虚假代投项目,合计骗走投资人的7亿多人民币,然后跑路。
本案的另一关键角色“夜色”,此前一直做一手代投,以赚取代投费,与基金公司等有过合作经验。
刚开始的时候,“李诗琴”以“直接对接国外渠道,高帕点、高比例”为诱饵,吸引中间人“筑梦”为其牵线“夜色”。据部分自媒体所述,“李诗琴”为骗取信任,先发布了一个基石项目,“承诺可以投上,并且比例不低”。为此,“夜色”出于信任给“李诗琴”转账145个ETH,以投资基石这个项目。
“夜色”原本想等到基石发币后测试渠道是否靠谱再考虑进一步合作。但在市场上逐渐涌现越来越多的ICO项目、“夜色”下属代投和散户过于庞大、“李诗琴”又以高比例高返点进一步利诱的情况下,“夜色”急功近利,还没有等到基石发币,就向“李诗琴”又投入了大量项目。
后来,基石项目如期上线比特儿(一家虚拟货币交易所),但“李诗琴”所在的基金公司迟迟没有发币。据当时“李诗琴”给出的解释,说是“国外渠道正在计算比例”,并找出各种理由以拖延时间。
实际上,“李诗琴”诈骗团伙在拖延的时间里,很可能拿其他项目收到的ETH,去比特儿买入大量的基石,以进一步博取“夜色”信任。在将这些ETH转移并变现之后,“李诗琴”随后拉黑“筑梦”和“夜色”携款跑路。
而投资人在迟迟未见发币,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之后,才明白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六点公会”跑路事件
六点公会类似于一家综合性区块链媒体,网站具备数字证书,内容看上去也很正规,比如有数字货币的评估、币种分析等等,还有打击ICO欺骗团伙的页面内容。他们宣称主要开展代投中介服务。
2018年1月份,不少对币圈感兴趣的投资人,通过各种方式被吸引进名为“六点公会”的电报群。
1月30日,电报群里管理员Lucy开始发“邀请4个电报群友,送1000个本体”的消息。随着入群人数的不断增加,群内客服每天邀请人的统计表格也在不断更新。
详细的官网内容和奖励制度,实时更新的统计表格、币种评估分析、币种筛选规则,让投资者们放松了警惕和防备,之后安排唱反调的托等待有疑问者主动询问,再设置几位宣称被退币的投资者,使得投资者更加确信这是一个正规的平台。
2月5日,当六点公会电报群人数达到500人时,群内管理员“六点公会lucy”,发布了基石ABT的私募信息,要求之前先填谷歌表单,登记姓名+电话+打币地址。
2月10日,所有投了项目的人被踢出六点公会500人大电报群,客服私聊发送了一个新的VIP电报群链接,让投过的人进群。
2月12日凌晨一点,六点公会所有电报群删除、网站删除、涉及人员账号删除,最终凭空消失。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位投资人损失了309个以太坊,合计人民币约三百万。
其他跑路事件
1)贝尼比特ICO携270万美元投资者基金跑路:贝尼比特(Benebit )是今年最受欢迎的ICOs之一,据报道有270万美元的投资者资金,其他数字估计高达400万美元。当有人注意到团队的照片是从学校网站上偷来的时候,骗局才曝光。截至1月22日,贝尼比特已不复存在:网站已经消失,大部分社交渠道都被抹去了。
2)比特币交易网站GBL(Global Bond Limited)以类似期货做多做空的高额回报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关注投资。但网站在2018年1月突然下线,使得数百名投资者损失超过2000万元。
3)ARTS:ARTS 被投资人联合举报涉嫌诈骗,并由此引发群体事件,数位投资人已将项目联合创始人蒋杰扭送至北京金融局信访办公室,蒋杰目前已被警方控制,北京金融局内部已经将此事件定性为“金融诈骗”;
4)外媒爆出越南一家主导发行两个ICO币的加密货币公司Modern Tech卷款跑路,涉及金额6.6亿美元(合约人民币41亿元),涉及投资者人数3.2万人。这场平均下来每人被骗近13万元的ICO骗局,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ICO骗局。
5)一家有争议的加密货币初创公司Centra背后的两位迈阿密创始人Sam Sharma和Robert Farkas正面临联邦刑事和民事指控,涉及该公司在去年9月份的3200万美元“首次代币销售”(ICO)。
6)德国一公司创始人ICO筹集5000万高调跑路!后创始人称是恶意炒作引发公愤!!!有人点评称:这个傻X可能是接到了朋友或者家人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收到了死亡威胁赶紧解决此事。他自己也暴露了行踪,在网上很容易找到他的藏身之处。
7)英雄链HECAG亚游官方发布公告声称,英雄链发布虚假新闻,强行与AG亚游集团进行捆绑。HAC中国顶级跑车俱乐部创始人付嵩洋发博辟谣,称自己并非其团队成员。投资人也开始要求退币,抱团维权。HEC代币价格一路下跌,目前报价0.15元人民币左右,远低于ICO成本价0.41—0.65元。
8)影视链MDC火星人退出MDC、被自媒体号爆出项目团队简历作假,在交易网站MDC也已经破发(众筹价3毛),跌倒了6分,其上线的DrangonEx发出暂停交易公告。
媒体曝光的疑似跑路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并未浮出水面。披着区块链的外衣进行集资诈骗,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的币,到最后始终会归零!
ICO法律监管空白,对于ICO投资者来说,一旦参与这类活动就必须承担法律风险。ICO骗局的横行,也会导致今后会有更严厉的虚拟数字币限制和制裁措施。投资有风险,越贪风险越大!
他曾5000元的价格买下人生的第一个矿机,并挖出3个比特币赚到第一桶金;他曾因币值暴跌中途“下车”,5年“炒币”历程充满酸甜苦辣;他是币圈不折不扣的“老韭菜”。 3月18日傍晚,据记者回忆起接触各种虚拟货币以来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一些和区块链技术及虚拟货币没有丝毫联系的项目打着区块链概念,借助一些大佬名义虚假背书,搅乱币圈和链圈的生态。另外,目前市场上投资者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盲目进入,“只有看清楚逻辑的人才有机会,如果什么都没有就盲目进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 很多人用“炒大蒜”心态买币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事很酷,很有范儿,用自己的算力产生数据真的是一件很炫的事儿。”2013年4月,当时比特币的价格还在700元~800元,只有少数的极客注意到这个新生事物,通过电脑程序挖掘比特币。 “当时我知道比特币是一种加密的货币,通过挖矿模式得到,但并不清楚其中的内在逻辑。”当时(2013年)比特币回本的速度很快,大概是两个月,“市场上有售价8000元的矿机。” 而在比特币之后,各种新的虚拟币种,如Litecoin、Namecoin等,当时极客们称为“山寨币”。不同于几年前就开始在币圈研究的“信仰者”们,直到2017年年中,感觉到这把“火”逐渐烧到普通投资者的身边。 2017年,ICO(首次代币发行)依托着“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概念大热了一把。但仅仅通过几人团队发布一个“白皮书好改”,甚至连白皮书都没有就可以启动融资活动,而这样的方式也让ICO的合法性一直存有争议。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门对于ICO给出了明确定性,同时叫停了各类代币融资活动。 不过,ICO被禁之后,晌袜耐币圈又兴起了新的玩法——IFO。所谓IFO是指基于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而进行的分叉货币发行,成为一种新的虚拟币融资手段。 同时,通过拉人头、建群、注册得到币的项目也层出不穷。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币圈”项目,仅是披上了ICO外衣的欺骗。 “很多人拿‘炒股票’、‘炒大蒜’、‘炒大豆’的心态买币。”作为一名“老韭菜”,据介绍,现在很多朋友也会拿项目白皮书给他看,但有些白皮书的质量俨然小学阶段PPT水平。 币圈投资者现两极分化 5年的“炒币”之路并不一帆风顺,曾因为亏损而半途“下过车”。他表示,很多人是因为赚快钱而进来,又因为币值的下跌而退出,币圈拿到钱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一些大佬手上有闲钱,相比于普通投资者,他们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更清楚链圈和币圈的发展趋势,因而他们判断币值的指标可能不是某一阶段的大跌或者大涨,即便币值在谷底的时候他们也‘拿得住’。”沈小峰说道。 2013年的自己进入币圈后也是个“投机者”,当时应用非常少,但随着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发展,对于技术和底层逻辑的理解越来越深刻,5年之后的自己更把对虚拟货币的投入当成是一种长期投资。 “这些钱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的,只有看清楚逻辑的人才有机会,如果什么都没有就盲目进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沈小峰坦言,99%的人因为赚钱效应进来,但经常因为暴跌就“扛不住”。 除了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目前在币圈存在两宴春极分化的情况,“真正的信仰者研究底层技术和内在逻辑,长期持有一两个币种等待升值;而更多的人抱着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加入很多群组,并总是担心币值的涨跌。” 提醒大家,真正的合格ICO项目不会承诺币值会涨多少,而是在风险强调上作出特别声明,只有一些披上光鲜外衣的传销币才一味强调币值升值。每个人都想赚钱,但希望赚到的钱是能看得懂的钱,通过深刻理解区块链含义之后再进入!
ICO暴富神话背后:刀口舔血的融资游戏。除非掐断互联网,否则如火如荼的ICO无法隔绝。首批“试水者”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前赴后继者则如过江之鲫。“上海一个卖手机的小伙子,两年前用父母给的20万元投了一个区块链ICO项目,今年上半年发现账户资产已经暴涨至600万元;还有一个做小私募的合伙人,这两年用三四千万投了数个ICO项目,如今资产已经达到30亿元。”8月29日,上海一位资深ICO玩家孙杰透露,而类似的暴富传说每天都在市场上上演着。记者了解到,当ICO的火热程度已经远超市场想象,并引起监管层密切关注的时候,外界对于ICO罪与罚的争论也甚嚣尘上。然而,市场的投资者却对这些声音裤芦置若罔闻,因为在他们看来,不真正参与进来,根本无法体会ICO的刺激与风险。ICO怎么玩?“与市场上滥发虚拟代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骗局不同,ICO是首次数字代币公开发行的简称,国内目前已经完成融资和即将ICO的项目基本都与区块链技术有关。这些项目发行团队通过发行自身设计的数字代币来完成首轮融资,不过这些数字代币并非由投资者用现金完成认购,而是先要认购比特币或者以太币等通用的数字货币,然后再用持有的数字货币来认购ICO项目的代币。这样就使得ICO项目规避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很多圈外人都以为是投资者直接用现金认购,其实不然。”8月30日,上海一家区块链技术公司创始人梁明(化名)告诉本报记者。按照梁明的叙述,记者也尝试在国内某数字货币交易平森纯孙台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发现在验证身份的过程中,还必须得实名制输入身份证号码并且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上传个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经过这样的步骤,才可以成为一个数字代币投资人参与ICO。“每一个投资者都必须是实名制,如果不认购比特币或者以太币,就无法交易,这也解释了缘何今年以来,尽管监管层屡次发整顿令却丝毫无法阻止比特币等价格的上涨,因为ICO的交易媒介是通用代币。”梁明称。ICO的暴富几率到底有多高?看看上海小此链蚁科技完成的小蚁币ICO就可见一斑。根据查阅发现,截至8月25日,NEO(原小蚁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并上线交易以来,涨幅已经高达282倍,这样的收益率远远将IPO新股中签涨幅甩在了后面;而排名第二的上海量子链(QTUM)今年3月在云币网进行ICO,发行价2元,在发行当日开盘价为66.66元,一天涨幅33倍之多,其后价格一路回落到20多元,接下来又暴涨至57元左右。这样暴涨暴跌的ICO让无数投资者变得兴奋,不顾一切地往里冲。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近期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而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参与ICO的人数绝对不止10.5万人,保守估计已经超过百万之众。
ICO全称是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也是一种“公开发行”,只是把所发行标的物由IPO的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一个完整的ICO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众筹、发放代币、代币登上交易所。相对于IPO的拿钱买股权,ICO的玩法是,将股份或收益权,变成加密货币,公开出售——你买的是加密货币,实际上相当于买了没有“决策权”的股权。创业公司获得天使、VC、PE的青睐,一路打怪升级,最终获得上市勋章。IPO后,前期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套现退出,投资人看好公司前景,持续持有、买入。说白了,IPO的公司,都相对比较成熟,通过了监管层层考核,最终上市,运营较稳定。相对IPO,ICO自有其优势,不然也不会如此迅速的崛起。这些优势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ICO更加方便、快捷的解决了部分企业从VC那边拿不到钱的窘境;二是,因为区块链中的资金往来都是透明的,减轻了监管的压力和难度;最后一个则是对于投资人来说的,因为ICO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起的,这给投资人提供了更为灵活、轻便的退出机制。国内目前主要的ICO平台有币众筹、币认购、币投资、ico365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这些已经跑路的ICO区块链项目,你参与过吗?内容由互联网整理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0792jiaju.com/post/1955.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