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站长
老司机 路子野 随时超车
如何用区块链来改造生产关系?一个是区块链如何改造生产关系,我们用五大表现形式,客观、理性地分析区块链相比传统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先说四大驱动力:
1.加密算法的代码代替传统契约
合同,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正式的有非正式的,或者更宽泛的概念叫契约,其实这两个词在英文里是同一个单词"contract".狭义的说,所有的商品或劳务交易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广义的说,所有商业体系的规则和约定,不管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通过契约的。
传统的契约,为了保障真实性,需要签名、盖章、复写,一式几份。而现在基于加密算法的代码,可以用数字签名来证明身份,用哈希指针来确保内容没有被篡改过,用智能合约来保证程序能自动执行。
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驱动力,因为商业体系里最重要的东西,契约变了,会引发商业体系一系列的巨大的变化。
2.实现资产广义化
大家都看过资产负债表,都知道一个公司的资产包含哪些类别,货币现金,存货,应收款,预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等。按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资产和对应的资产收益率,决定了公司的利润。
但自从有了IT和互联网,我们发现很多过往的理论都不成立了。有很多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常年不盈利但就是估值非常高,有很多人想要从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理论来自圆其说,比如不看PE,PB,比如改看现金流,看EBITDA等等,但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最开始不仅没利润,连收入也没有,财务报表完全没法看,但估值就是一直很高。这时候你是很无力的,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高估值。
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以前学物理的时候都学过暗物质吧。其实暗物质是没法直接探测到的。但人类在天文学观测中发现,有大量现象是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没法解释,直到有人提出来,可能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一下子豁然开朗,都解释得通了。
IT和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很多暗物质。
比如你有很多用户,或者你有海量的数据,或者你有很优秀的技术人员和产品经理,或者你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和想法。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价值,只是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上没法体现。
但有了区块链以后就不一样了,一切都可以用通证(Token)固化下来。成为用户可以获得token,成为员工可以获得token,贡献数据可以获得token,贡献创意也可以获得token.
Token的价值里,把这些隐性的资产终于第一次显性地表达出来了。只有显性地表达出来,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把这种资产的价值发挥出来,对价值进行评估,以及可能的价值交换。
3.实现所有者、生产者、使用者的统一
按照传统规则,比如你是一个餐厅的顾客你就只是顾客,你哪怕天天去餐厅吃饭,最多成为VIP客户,餐厅也不是你的,当然你有本事搞定餐厅老板娘另说哈。而且你觉得餐厅的菜应该怎么做,餐厅里的花应该怎么摆,也轮不到你,你不是餐厅的员工。
传统世界的企业家有句话,叫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我由衷地钦佩这样的企业家,知道把用户和员工放到股东之上。而实际上,能坚持用户至上的企业家是很有限的,企业管理层的职责就是向股东负责。能在融资时把10%的股份拿出来分给早期用户的,也只有像Reddit等极少数企业。
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不需要你做这样的排序,你的用户也是你的员工也是你的所有者,大家到了一条船上,这才是一种共赢的机制。
4.细化权责划分的颗粒度
着名经济学家科斯有一个论断:权责界定越明晰,经济就越容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作为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我看到这样的话一开始是不理解的。这还不简单,把合同写得详细一点,各种条款都写得尽可能写清楚不就好了么。
我们团队的经济学副教授告诉我,在传统世界里是做不到的。有一个概念叫柠檬市场效应,在美国俗语里,柠檬市场就是次品市场。
但事实上,除非是卖非常标准化的产品,要不然产品的卖方永远是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比如二手车市场,卖家再怎么说自己的车好,开了一阵后都可能发现存在各种问题,所以卖家说什么买家都不信,就是压低价格,那这么压低价格下卖家只能卖劣质二手车,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这叫非对称信息学,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未来我们有了区块链,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卖二手车的合同不再是个普通的合同,而是一个智能合约,买家在买车后,无论是发现车哪方面有问题,都可以约定好,哪些是卖家责任,哪些是买家责任,分别对应卖家应该赔多少,然后自动执行,当然这过程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最终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这就是权责划分的颗粒度细化的效果,以上是四个驱动力,这是根本动力,接着再讨论五大表现形式
1.降低信用门槛
我们都知道,杠杆很重要。虽然杠杆有风险,但必须承认杠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商业世界的效率。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企业和个人能有杠杆?最核心的是因为他们有信用。所以,信用能产生杠杆,我们信用门槛能够降低,就能撬动更大的生产力。
我读中学时曾经有过很神奇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分拆上市。我当时想了很缜密的方案,把每个人成年以后的30年人生证券化上市,父母持有一部分原始股,但控股权在自己手里,成年以前由父母代持,成年后归还本人,结婚的过程是个换股的过程,最后谁控股取决于谁的家庭地位高。
贫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获得资助,主业无聊又不敢辞职下海的人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尝试挑战,经纪公司可以通过方式锁定那些怀才不遇的北漂,多么美好的未来啊!
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上市需要投行、律所、会计事务所。现实的世界,信用的门槛是很高的,需要给第三方中介机构支付高额的费用。比如一个公司IPO,律师费和审计费各需要几百万,就不要说承销保荐费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了。公司规模小一点投行都懒得搭理,更何况个人。除了少数超级明星,普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上市。
但有了区块链以后,一切都变得可能了。由于无需中介就可以实现各个节点的相互信任,每个个体的信息,哪怕是细微、不重要、价值有限的信息、交易都可以放到链上来公证,没有人能篡改,也没有人能赖账。把个人时间打包固然不算很成熟的区块链应用,但至少变得理论上有可能了。
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在现有的商业体系里是无法实现的,但现在都变得有可能了。所以信用门槛可以被大幅降低,从而激发很多生产力。
2.打破公司组织边界
按照科斯定理,企业的边界即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等于市场的交易成本。之所以企业会存在,就是因为市场行为中是存在交易成本,这个交易成本是广义,所有不诚信或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价都以交易成本表示。
所以不如用企业来管理,在企业管理效率不差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更低。但是如果你有一种好的市场机制,也能把市场行为的交易成本也降下来,那很可能就不需要大规模的公司了。
举个例子,去年12月份有个新闻很多人都关注了,就是谷歌宣布由AI科学家李飞飞执掌谷歌AI中国中心,大家都对李飞飞充满期待。可是有谁知道李飞飞是如何在AI届崛起的吗?她的第一步成功,是来自ImageNet.
大家要明白一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最难的并不是算法本身,而是海量的有标签的数据,来训练算法。那这些标签怎么来?李飞飞当时下载了近10亿张图片,准备给那些图片贴标签。这个事情,大家想一下,如果找专业的公司来做怎么样?
我以前调研过外包产业,一般是在三四线城市,雇佣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管吃管住,有严格的培训、奖惩、质量审核制度,我觉得可以说是管理的极致了,但其实效果并不好,人员流动很大,而且管理成本也很高,我估计李飞飞当年的科研经费实力肯定负担不起。
李飞飞怎么办的呢?她采取了众包模式,通过亚马逊的AMT平台,她雇佣了5万人来帮她做图片分类,而且雇佣这些人的成本是很低的,AMT上有超过一半的人薪水都是比美国规定的最低标准还要低,因为他们利用的是自己闲暇、碎片时间。
所以,很多时候打破公司的组织边界,有可能效率会更高。
亚马逊的AMT平台,就是通过清晰明确的规则,来消除市场的交易成本,就可以取得比外包企业更好的效果。当然AMT平台没有用区块链,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同等级的工作者,单位时间的薪酬、以及接任务的机会都不一样,不同国家工作者的待遇也不一样。
亚马逊从来不公开他的规则,就有很多人质疑。如果采取区块链,那么更好地消除不透明性,交易成本就更低,就更有利于打破企业边界了。
所以未来企业这样的形态可能逐渐被社会组织给取代。取而代之的,一部分是一个一个的自雇人士形成的小作坊,但还有很多,是通过一种松散耦合的形式,来达成大规模社会协作。
3.削弱渠道价值
当前我们的商业世界,是渠道为王的。有人会说,不是内容为王么,不是,那只有极少的一点点头部能做到内容为王。
绝大数情况下,做日用品的挣不到几个钱,都给商场超市打工了;开商场超市的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都交房租了;原以为互联网可以一定程度地消灭渠道,结果互联网入口本身成为了控制力更强的渠道;做个电商都把利润交给电商平台了;做游戏的现在流水的大头全都给互联网渠道了。
这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做产品和内容的,辛辛苦苦想出创意,设计产品,加工制造,质量把控,到头来没挣到多少,被渠道商坐享其成,长此以往谁还好好研发生产产品。
好的体制应该是有"自来水"的,这个概念是对应水军的,水军花钱才有粉丝,"自来水"不需要花钱粉丝自然而然来了。
通过区块链,生产者第一次可以把产品和内容直接推广出去,由广大人民群众来评判,好的内容,群众就愿意转发,因为他们也可以获得奖励,大家都是自来水,不需要再去被传统渠道盘剥,也不需要被互联网渠道,被那些流量入口盘剥。
好的产品和内容,即使不是头部,也会传播开去,自然价格会上去。
生产者和用户,第一次坐到了同一条船上。渠道商,要被挤下船了。
当然,大家注意一下我的表述,没说消灭渠道,而是说削弱渠道价值。渠道肯定是有价值的,只是不应该由渠道来主导整个商业世界。
4.组织长尾供给
这部分的内容综合了我和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新加坡国立大学周宏骐教授交流所得。
虽然2014-15年共享经济的概念就已经火了,但传统的互联网更多是一种分享经济,不是共享经济,因为他的供给都是有少数头部商家来提供的,这种情况下,会非常悲哀的出现消费降级。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不管去全国哪里旅游,风情街卖的都是一样的纪念品,都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出来的,你想买有特色的,对不起没有,义乌不能为了你们几个文艺青年专门定制不一样的;再比如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的都是团购、拼单,价格可能是降低了,但卖的都是爆款,就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东西,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其实反而是被抹杀了。
但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就不一样了,我有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我想要一罐八宝粥,有来自巴西的鹰嘴豆,法国的黑松露等等各种食材,你可以把你的需求列出来,再付出一定量的token让别人相信你,来一块组织生产这个东西。
或者有些个性化的东西还需要专门定做,需要3D打印等等,也都可以实现。你可以这个理解为C2B,C来组织长尾的B的供给,但前提是C有足够的信用来证明自己,这就需要区块链。
5.改变企业追求垄断天性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吧?可能在大家印象里,这部电影的主线是小李子的那个角色柯布,妻子陷入梦境不能自拔最后身亡,然后他忏悔、救赎的过程。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部电影另外有条主线,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资本金齐藤,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垄断市场,不惜花重金雇专业团队去植入费舍的梦境,就为了让他放弃他老爸的企业。
这是个非常黑暗的故事。电影里有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就是他们在讨论如何买通飞机上的空姐空少时,齐藤淡淡地说了句,不用了,我已经买下这个航空公司了。为什么他这么随意的砸钱?就是因为这里的利益太大了,资本家天生都想要追求垄断行业后的巨大利润。
有人会说,不是有反垄断法么。但法律的判决是严谨慎重的,几年前有过腾讯与360大战,去年又有过菜鸟和顺丰的数据之争,都有过是否属于垄断的争论,但也没有最终结论。在我们看来,最好的不是用法律去判定和惩罚那些垄断者,而是,从根本上,把资本家追求垄断的天性消除掉。
资本家追求垄断,是因为追求垄断行业后的利润。但在区块链模式下,每一条链,每一个生态,虽然会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因为不追求利润,不会非要去争个你死我活。所以很多链会去开放接口,会去做跨链,去做价值的交换。这才是种更加共赢的机制。
非常高兴在加入 Ulord 的团队后,获得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培训学习,优得社区(第一期深度学习)。以下是学习钟博士的讲课后对内容的理解。希望我的理解对大家有帮助。 看到问题的时候,感觉这个问题表述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字的表象。其中关键的词汇可能并不能准确、正确的理解它,所以在接下来的理解中会出现严重的误差,导致自己理解错误,从而影响自己昌仿的判断。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 生产资料就相当于我们的私有土地,区块链相当于生产总量。我们每个人都高拍有自己说了算的土地,土地上种什么我们说了算,长出来的粮食也是我们个人的资产,并由国家保护(密码耐念纤锁)。 通常节点,指的是区块链网络中的计算机,包括手机、矿机、台式机和服务器等等。操作一个节点的人可以是普通的钱包用户、矿工和多个人协作。 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应该是由大量个人或者家庭用户参与的区块链,每个个人或者家庭都是区块链的节点。先交作业明天,继续更新...
链改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定义了生产关系:区块链是一个放在非安全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的方法来保证已有数据不可能被篡改。让其上链经营,成为区块链经济组织。从本质上来说,链改就是要把每一个价值创造者创造出来的价值,合理的分配给他,更多地是其背后的生产关系改良,即应用通证经济来改造传统行业。链改的内容和特点:携嫌具体来讲,链改需要企业完成的工作有:数字资产交易体系的建立;数字资产存储体系(如钱包)的建立;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型的设计;社群建设与运营方案的搭建。在特点上,企业应该注意,首先,碧森链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组成部分应同时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克服技术难关;其次,应该尽量降低用户的门槛,避免让用户辩慧手接触到和区块链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技术细节,做到“无感链改”;最后,在符合企业自身情况与发展趋势的情况下,链改应尽早进行,对于在技术和资源不占优势的普通企业来说,灵活性是与巨头对战的最好武器。
「力场」——公链挖矿第一社区 区块链带来的,是500年一遇的机会,因为它改变的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关系。 1、另一种经济形式将重新诞生 一个人每天 8 个小时都在为一个公司工作,未来是不是一定要为一家公司工作?是不是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公司为中心? 这是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大多数人都把区块链认为是一种新技术,有人说它是新一代的互联网,有人称之为货币或资产雹枝销的数字化。 笔者认为,区块链面临的是要颠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互联网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先前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力互换,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这就是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通证经济 ,它比区块链技术本身影响深远得多。 以前的资本主义改革,都围绕资本, 通证将颠覆经济,甚至颠覆资本。 原本以募集资金为核心的资本结构的现代公司组织方式,将被以贡献激励为核心的通证结构的未来经济组织方式所颠覆。 资本经济将被通证经济颠覆,资本主义也许将被通证主义颠覆。 2、重塑人类的组织形态和商业组织 公司制度,可以被看作是过去几百年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说,没有公司就没有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史,也没有美国的强大崛起。但公司发展这么多年,也显现出了问题。 劳动创造价值,而劳动者不享有价值,即创造价值的人不享受价值,享受价值的人不创造价值。比如在淘宝公司里,价值是由高管、员工、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创造的,而真正享受价值的是在资本市场投资的人。 人类的这种组织形态、经济形态到了需要重塑的时候。 以前经营公司,只要融到资就可以雇更多的人,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创业的人不需要靠一大堆的资本去创业了,也可以众筹去创业。甚至你不投钱也可以,只要你的人来为公司做贡献,也能享受这个公司的价值。 资源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资金已经不是最重要,资源才最重要。 这种组织方式被区块链完整的表达出来。吴晓波提过一个名词叫“企投家”:企业家和投资家。难以想象,投资家和企业家可以分开,公司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设备、厂房、土地,是最有价值的资产。而现在数据和用户是未来最有价值的资产,它们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 3、人人都是贡献者,同时也是享受者 一直以来的情况是,公司里做员工拿工资,做高管拿奖励再加点期权,渠道商赚个产品差价,合作伙伴赚个服务费。现在这个逻辑变了, 价值来源被改变,以往,劳动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剥夺,未来人人都应该是贡献者,人人都是享受者。 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治理资源, 所有东西以个人为核心,不是围绕产品,也不是围绕公司。 区块链颠覆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股东利益最大化,也颠覆了公司本身。区块链对传统公司的改造,表现在它把生产过程、资料碎片化,跟很多社会组织恰恰相反。以前在工业化社会,做生意只能做大生意,因为交易成本很高。 区块链让颗粒化的交易都成为可能,已经达到微小化,可信任化。 原本资金流的交换,签合同要有资金支付的流程。数字资产化以后,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处理,公司制度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未来的通证经济架构中,原本被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变得没有价值,如构成公司资本结构的基础——投资者与管理者、公司股权、资产、债权、资本、资金 ;构成公司组织架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 ;构成公司财务制度基础的会计报表——成本、资产、负债、利润、收入、折旧等。 4、改变的不是生产力,它改变的是生产关系 通证制度是一个伟大发明,它不是技术,不是融资的币,而是融所有的资源和价值共享的新型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是下一个经济时代。 “证圈”将成为继“币圈”、“链圈源游”和“矿圈”后更持续、更多传统企业涌入的圈子。 通证化改造:币改→链改→证改 1C0 是血液,链是骨骼,而 通证才是灵魂 。它能让一个人、一个社区活起来,每个人都是创造者,都是价值搭弊贡献者,每个人都是拥有者和享受者,这才是真正的意义。而现在的币改、链改,宣称自己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技术未来会发展地非常快,这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关系是否调整好了,就像只要公司成立了,融资、股改就不是问题。 通证的上层是币改,融资、1C0、白皮书,它具有融资的功能和金融属性 ;下层是链改,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加密授权、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具有技术的属性。它们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商业逻辑,这就是证的核心。但现在一上一下是分开的,链的人说链,币的人说币。 证改是一个社区的运营机制,是投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具有社会属性。它不是由链的价值决定的,也不是由币炒的多高决定的,而是其本身运营的价值。通证的范畴大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本身,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调整。 所以, 未来社会可能会进入通证社区组织、通证经济、甚至通证主义社会。 哪些领域或公司需要通证改革 5、通证创造价值,通过区块链发币 币的价值稳定了,证才能升值。所以通证制改造是精准的分配和交易模式。 投资者得到的证,生产者得到的证,分配者得到的证,交易者得到的证,消费者得到的证,平衡这五个关系,需要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来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增长机制。所以,证改并非那么简单,链改就是技术的参与,币改就是做白皮书,而证改才能创造核心价值。 中心化后是以公司为核心,去中心化是以通证为核心,完全去中心化的公司是没有价值的。 完全中心化通证的价值是否为零?发币是否意味着真正通证的体现? 未来很多的公司形态都会发生改变。公众公司、私人公司、信用公司、市值公司、市值管理市盈率,这实际上都是在通证制改造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前都是10年一遇、3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机会,现在是500年一遇,笔者认为区块链是非常大的机遇,与其参加币圈、链圈,还不如 去创造真正有区块链通证价值的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如何用区块链来改造生产关系?内容由互联网整理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0792jiaju.com/post/3039.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