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快讯 > 正文

吴忌寒出山,Matrix会是下一个“比特大陆”?

6月5日,一则消息突然在圈子里炸锅了,沉寂已久的比特大陆前CEO吴忌寒将于7月底前推出新的创业公司Matrix,而该公司的业务方向为场外交易(OTC),以及资产管理,媒体分析,作为比特大陆内部孵化的项目,比特大陆或成为其一个大客户,这意味着Matrix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外交易平台”。

2013年,吴忌寒决定创立比特大陆。2019年,Matrix逐步浮出水面。前者奠定了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基石,同时也让比特大陆成为吸金黑洞。如果报道没有出入,后者所处的金融领域无疑是推动加密货币走向机构化、成熟化的关键,是加密货币新故事的开始。

只是,在经历了此前裁员风波、团队“分叉”风波后,新故事里吴忌寒能否再次封神。

为什么叫Matrix,可能因为吴忌寒最喜欢的电影是《黑客帝国》。

吴忌寒,更大的野心在“密码金融”?

2019年3月26日,比特大陆发布内部信,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彼时,媒体分析吴忌寒可能会负责取名为Matrix的公司的业务。更多的信息披露说,其很多员工任职于比特大陆BCH业务部门。

3个月来,吴忌寒到底会去哪里?Matrix会参与哪一块业务?这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奈何口风很紧的比特大陆始终没有披露任何信息。

如今一条快讯让公众发现,Matrix的业务或许将涉及加密资产的交易和托管,OTC是主要业务方向,假设其服务对象是比特大陆,那么它将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外交易部门和资产管理公司。而距离这个公司上线,仅剩下一个月时间了。

不过,目前比特大陆及吴忌寒均并未对此进行置评。

比特蓝鲸创始合伙人陈雷在接受巴比特采访时称,这个团队早就存在,这个事情也酝酿已久,此前应该是在做产品技术打磨和资本金准备,并且就市场端展开基础沟通。“如果这个事情集聚规模足够大,这个势能的目标肯定是最大的BTC交易存管平台,如果他们做到了,那就是说BTC的铸币发行成本、存管利率,比特大陆会有很大的定价权。”

而知密大学发起人刘昌用则认为,现在不了解Matrix的具体商业模式,假设报道的内容没有问题,他认为Matrix未必只做OTC,而是考虑更广泛的密码金融。“密码共识(非对称密码+分布式共识)最大的优势是减少对中介和中心的依赖,最成功的应用是密码货币。未来的密码经济将由各种功能和层次的密码货币构建起底层基础设施。以密码货币交易为核心的密码金融将会取代以信用中介为核心的传统金融。Matrix凭借比特大陆和吴忌寒在密码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很有希望走在密码金融的前列。”

OTC江湖,群雄逐鹿,大战在即

Matrix剑指金融业务的可能性很大。比如,2018年5月,比特大陆曾牵头向Circle投资1.1亿美元,而该平台的主要业务就是OTC。作为矿业的核心企业,比特大陆大量持有包括BTC、BCH在内的加密资产,可以应对OTC业务需要的交易深度。比特大陆及吴忌寒在行业是强有力的品牌,具备OTC业务需要的信任。另外,不要忘记了,吴忌寒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学士,金融或许才是他的对口专业。

所谓OTC就是场外交易,指的是交易双方绕过交易所私下达成交易的方式。在比特币发展早期,OTC一直是唯一的交易方式。随着交易所的出现,便捷的撮合方式让普通投资人逐渐降低了对OTC的需求。

但OTC市场并没有消失,它的好处很明显。第一,避免大额交易下交易所市场深度不足而引发的价格剧烈波动,减少滑点。而且,它能快速完成大笔交易。第二,买卖双方确定协议价格,也可以附加其它交易条件,隐私性强。

当前,比特币在交易所的每日成交额在百亿美金之下,但实际上,OTC才是真正可以为比特币大户提供流动性的地方。换句话说,巨鲸是不可能在交易所交易的,监测平台时常爆出上万比特币地址变动就是OTC活跃的证明,是活跃度的晴雨表。

在传统资本市场,以美股为例,基于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进行的场外交易远多于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交易额。在加密货币行业,这种趋势也越发明显。此前,Circle Trade在官方博客中称其2018年OTC交易量达到240亿美元,涵盖36种加密货币,交易超10000手。因为并不开放,这是为数不多的公开披露的数据。而金融市场研究和战略咨询公司Tabb专家曾保守估算比特币场外交易市场已是交易所总交易量的三倍。

也就是说,OTC交易正成为金融机构、做市商、矿工、交易所等大额交易从业者的主要交易方式。市场期待的传统机构投资者入局,OTC往往就是他们的首站。正如Tabb的判断,2018年是加密资产走向机构的一年,这种趋势从OTC江湖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中已能看出端倪。

当前,OTC类交易平台主要分布在美国,除Circle Trade外主流平台也包括Coinbase,Cumberland、Genesis Trading等。目前,中国用户比较熟悉的币安、火币等交易所也都在过去一年上线了OTC业务。

有意思的是,OTC或许只是切入口,开胃菜,这类业务与金融强相关,可以衍生出资金托管等诸多业务形态,想象力非常大,毕竟,作为超前的金融模式,加密货币在金融衍生品层面的玩法少得可怜,与传统金融相比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而且,金融也是2019年加密货币行业的热点和整个产后往成熟化发展的方向。当矿机行业步入正轨,乃至竞争白热化后,Matrix或许身负重任。

不过,OTC这种非公开的交易方式也被认为是“最佳洗钱通道”,尤其是线下的OTC交易,与美元锚定的稳定币在OTC业务的繁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比特大陆和吴忌寒是否能从中找到一条生路也并不一定。中国禁止加密资产相关的撮合交易业务,合规风险就是第一道难关。而像产品体验、资本金成本、交易所竞争等都是如此。

神话和笑话之间,横亘着的是一条巨大的鸿沟。

比特大陆内斗新进展:吴忌寒重新成为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

IT之家9月15日消息 比特大陆在其旗下公众号 “蚂蚁售前”发布情况说明称,北京比特大陆 科技 有限公司已重新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领取了公司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载明吴忌寒为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我们内心里对詹克团的尊重仍未改变。 IT之家从比特大陆获悉,北京比特在领取公司新营业执照后, 将致力于全面恢复北京比特及所有下属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 。2019 年 10 月,詹克团方面表示,在深圳参加安博会期间,吴忌亏液寒盗用公司公章并将北京比特大陆的法定代表人由詹克团改为自己。为此,詹克团申请行政复议。 今年 1 月 31 日,海淀区人民政府做出行政复议决定,撤销 10 月 28 日变更法人为吴忌寒的登记行为。但吴忌寒已经于 2020 年 1 月 2 日将北京比特大陆的法定代表人职务由自己变更为刘路遥。此举让人民政府撤销吴忌寒法人职务,并将其恢复为詹克团的决定出现了障碍。詹克团因此申请第二次行政复议,请求撤销刘路遥的登记变更。 4 月 28 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再次下达《行政复议决定书》,宣布撤销吴忌寒和刘路遥所做的两次行政变更登记。 关于北京比特大陆 科技 有限公司治理秩序恢复进展情况的说明 比特大陆集团的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各位媒体朋友们: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比特大陆集团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北京比特大陆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 “北京比特”),已于今日重新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领取了公司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载明吴忌寒先生为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我们内心里对詹克团先生的尊重仍未改变。 北京比特在领取公司新营业执照后,将致力于全面恢复北京比特及所有下属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 比特大陆集团及各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层将继续本着对客户、公司、投资人、员工、合作伙伴和 社会 负责的态度,以客户、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为先,努力寻找稳定的解决方案,以期妥善解决各方面问题。 2020 年以来,管理层的矛盾让我们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均受到了损伤。客户流失,员工被迫站队,福利无法得到保障。各种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甚至阻挠了我们的销坦物上市计划,承诺给员工的期权几乎变成废纸。 比特大陆集团员工希望各方当事人能理性对待公司面临的管理问题,停止无意义、无休止的争斗,避免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同时回归 科技 公司的本质,以技术发展为第一驱动力,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重塑企业形象,夺回被蚕食的市场份额。让我们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稳定中实现共赢。 比特大陆集团成长至今,离不开所有创始股东及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和奋斗,离不开集团客户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关心与帮助。比特大陆集团将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成为一家世界顶尖 科技 公司的愿景,信碰砥砺前行,为 社会 与 科技 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对于各位对比特大陆集团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比特大陆集团及北京比特再次深表感谢!

山城80后、北大才子豪赌比特币、34岁以120亿元的财富登顶福布斯

吴忌寒,一个在币圈当之无愧的殿堂级人物,85后,北大毕业,心理学桐培和经济学双学位,是他对外常见的标签。目前担任比特大陆CEO一职,系业内公认的比特币布道者,早在2011年就接触到了比特币,与长铗等人一同创立了巴比特,之后创建了矿机芯片公司比特大陆。从2013年年底开始,吴忌寒逐渐不再活跃于比特币社区,成为比特币圈内最为神秘的大佬之一。比特大陆是一个涵盖矿机、矿池、矿场、交易平台等全方面的币圈巨擘。其中,旗下比特币矿池蚁池(AntPool)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矿池。该矿池占有行业20%的算力,是比闭州特币世界的巨头之一。 吴忌寒是第一个将比特币的信息带给国内市场的人 熟悉吴忌寒的人都知道,2011年首次触币的吴忌寒局态唯就不惜重金押注比特币,但与那些只爱做发财梦的人不同,他也会为传播比特币世界里独到的思想而乐此不疲。 从与长铗等人共同创办比特币资讯交流平台巴比特,在巴比特发布专栏文章,讲述他用比特币在中国买东西的经历;到将中本聪的比特币创世论文翻译成中文,成为名副其实的“比特币的布道者”,再到如今全球峰会上的分享交流,无一不在推动着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 就在BCH一周年之际,2018年8月1日,吴忌寒在香港“BCH周年国际峰会暨BCH生态建设项目发布会”上又发表了题为《加密经济和比特币现金的未来》的演讲。 在这场币圈最强阵容峰会上,与其说是为BCH庆生,不如说大家更关注吴忌寒对加密世界的思考以及他对于比特币现金的未来畅想。 2020年,34岁的吴忌寒,以120亿元的财富,位列《2020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333名。 这是时代和机遇,对远见卓识的吴忌寒,赋予最好的嘉奖! #数字货币# #比特币[超话]# #欧易OKEx#

比特大陆股东之争的重要转折,创始人掌握公司控制权的3种策略

最近竹子在准备《创始人控制公司的股权设计》的课程,在每个课程前都放了一组免费测试题,看到有人得分不高,想到:得分事小,但如果象比特大陆那样,大股东被二股东T出局就悲催了。想到这去查比特大陆两位创始人争夺控制权的进展,没想到事情发生了重要转折,实在太意外了。在2019年10月比特大陆两位创始人吴忌寒和詹克团公开决裂,二股东吴忌寒抢走了北京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位置。 虽然如此,但在最顶层的开曼公司,詹克团还是有60%表决权的大股东,二股东+其他人的投票权加起来也才40%,二股东就算联合股东也很难从根本上动摇大股东的控制权。但最近的消息是,二股东吴忌寒在2019年11月组织开股东大会,竟然取消了詹克团的10倍表决权。 没有10倍表决权之后,詹克团只剩下持股36%,吴忌寒联合其他股东的持股可以达到64%,完全有机会超越詹克团哦。 怎么能够发生这样的事情?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下面详细分解。一、比特大陆的概要 比特大陆在2013年成立,成立才4年,到2017年时比特大陆的矿机已占全球3/4的市场份额了,2017年收入25.1亿美元,年利润9.5亿美元。 虽然大疆也占全球3/4的市场份额,但大疆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哦。 比特大陆2018年9月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6个月的有效期到2019年3月并没有获准上市,下面分析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比特大陆申请上市披露的招股书。比特大雀盯陆成立多年以来,詹克团和吴忌寒两位作为联合创始人,都是任联席CEO、联席董事会主席,这种情况在其他公司也挺少见的吧。 2019年1月,由王海超接任比特大陆CEO,结束多年来由两位创始人任联席CEO的状态,但两人还是任联席董事长。 网上有些传言说,吴忌寒曾短暂妥协退让,但这个我们无法查实。下图是比特大陆的公司架构:最上层是开曼公司,开曼公司之前实行AB股的双层股权结构,詹克团和吴忌寒两位持有10倍投票权的B股,其他股东持有1倍投票权的A股。 詹克团持股36%,有59.6%的投票权;吴忌寒持股20.25%,有33.5%的投票权。 詹克团一个人有接近60%的投票权,吴忌寒就算联合其他人最多也只有40%的投票权,在开曼公司层面,詹克团有绝对优势。开曼公司100%持股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再100%持股北京公司,而北京公司是比特大陆的主要经营实体,北京公司的唯一股东是香港公司。 企查查的资料显示,在2018年11月之前,北京公司设董事会,共有5位董事,由创始团队詹克团、吴忌寒、赵肇丰、周锋、葛越晟5人任董事。 2018年11月之后,北京公司取消董事会,只设执行董事,在发生控制权争夺谨岁弯之前,执行董事、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都是由詹克团担任,吴忌寒退任监事。 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难道是传说的吴忌寒曾经妥协退让么?二、两位创始人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四局之争 2.1 第一局,二股东抢走北京公司控制权 2019年10月28日,在大股东詹克团率队参展深圳安博会时,二股东吴忌寒拿着香港公司的公章,把北京公司的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由詹克团变更为吴忌寒。 因为北京公司的唯一股东是香港公司,香港公司作为持股100%的股东,可以直接决定更换北京公司的执行董事、修改公司章程、变更法定代表人等,吴忌寒拿了香港公司的公章就可以代表香港公司做出决定。 办完工商变更的第二天,吴忌寒向员工发通知称:解除詹克团在比特大陆的一切职务,任何员工不得再执行詹克团的指令….传说詹克团还被禁止进入办公室了。 这家曾占全球3/4市场份额的公司,两位创始人就这样祥闷公开决裂了。当时吴忌寒只是抢走了北京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2个职位,詹克团还是北京公司的总经理。 2019年11月5日,詹克团的总经理之位也被撤,北京公司的总经理变成了吴忌寒。 到这时,北京公司的执行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3个重要职位,都已变成由吴忌寒担任,詹克团已经完全从比特大陆北京公司出局。詹克团说:一直埋头做业务,没想到出个差就已经发生巨变,被一起奋斗的兄弟捅刀,要开始学习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吴忌寒说:双方的公司治理律师正在境内外较劲,比特大陆注定成为商业史上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经典案例。虽然吴忌寒抢走了北京公司的控制权,先赢一局。 但当时詹克团还是顶层开曼公司持股36%、有60%投票权的大股东,如果詹克团方操作得当,还是有可能反转的。假设香港的规定和国内一样,可以通过上层公司操作+重新刻章,抢回北京公司的控制权。 但能不能真正抢回控制权,与开曼的公司章程+当地法律规定,香港的公司章程+当地法律规定有关,也与詹克团他们采取的策略有关,在“股权道”之前的文章有过分析。现在的结果就是:詹克团并没有抢回北京公司的控制权,是规则不利吗?还是操作不当呢?2.2 第二局,取消詹克团的10 倍表决权 据彭博社消息,2019年11月,吴忌寒组织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取消了詹克团的10倍表决权,改为1股1票,而詹克团在2019年12月向法院起诉要求取消这次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在2019年11月的股东大会之前,詹克团持股36%,有接近60%的投票权,吴忌寒就算联合其他所有股东加起来也只有40%的投票权,是没办法从根本上动摇詹克团的控制权的。 11月的股东大会成为两方争夺公司控制权最关键的一步,取消了10表投票权之后,詹克团只剩下持股36%,而吴忌寒联合其他股东的持股可以达到64%,完全有机会超越詹克团了。既然詹克团之前有60%的投票权,吴忌寒和其他所有股东加起来只有40%的投票权,为什么能够通过取消10倍投票权的股东大会决议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竹子决定花时间重新研究比特大陆438页的招股书。 香港的文字太绕了,为了弄清楚其中的意思要死很多脑细胞,不保证理解一定准确,附上原图供你自己判断哦。之前的文章没有花那么多力气研究,以这次文章的内容为准。 股权道注:下面的分析是假设比特大陆还是使用申请上市时的公司章程,并没有新的修改,但实际上有没有新的修改我们不知道哦。比特大陆开曼公司章程规定: 取消10倍投票权需要经75%以上B类股东同意或者按修改后的公司章程规定操作。通俗理解,取消10倍表决权的办法有两种,可以二选其一:第一种办法:得到有10倍表决权的75%的B类股东同意。 当时持有10倍投票权B类股票的是詹克团和吴忌寒两个人,詹克团持股36%,吴忌寒持股20.25%,两人的比例是64:36,詹克团或吴忌寒任何一个都无法满足75%的条件,所以这条路走不通。第二种办法:按新修改的公司章程规定。 按上面的规则没办法取消詹克团的10倍表决权,怎么办呢? 办法就是:修改公司章程,重新设计规则。 可修改公司章程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按原公司章程的规定,修改公司章程需要获得 出席股东大会75%以上表决权 的股东同意,而且,修改公司章程只能使用1股1票,不能使用10倍投票权。 詹克团持股36%,其他股东加起来一共持股64%,如果詹克团不同意还是不够票数哦。 吴忌寒又是怎么能够操作成功,取消了詹克团的10倍表决权呢?提醒注意:这里规定是 获得出席股东大会75%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 哦,如果詹克团不参加会议,他的票数就不会计入分母,就有可能获得出席会议100%的股东同意,更不要说75%了。 詹克团会不会没有参加那次决定命运的股东大会呢?如果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觉得是吴忌寒通知的开会,根本不理他,反正你有60%的表决权,他能咬你吃么?然后你就不去开会了呢? 如果你真的不去开那次决定命运的会议或者你因其他原因错过了会议,命运就此逆转哦。如果是国内的公司,公司法规定有两种公司,两种公司的法律规定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大部分公司都是这种,有限责任公司一般都按表决权计算,不管股东有没有参加会议都要计入分母。 一般在准备上A股前改制为下面第二种:股份有限公司。 二种是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都是这种,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都按出席会议计算票数,不出席会议就不计入分母。 “股权道”有个免费的《股权设计基础》课程里有相关介绍。2.3 第三局,詹克团要求改组董事会 2019年12月9日,詹克团组织召开股东大会,要求罢免现有董事,选择他为唯一董事,但没有获得通过。这会涉及到三个问题: 第一,原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人数不得少于2 人,现在改为1 个董事,就是要修改公司章程。 前面说过了,修改公司章程需要75%的票数通过,詹克团已经被取消10倍表决权,持股36%远远达不到票数要求。第二,罢免所有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 按公司章程的规定,罢免董事需要1/2以上票数通过,而且罢免独立非执行董事不能使用10倍投票权,只能1股1票。 申请香港上市时,比特大陆的董事会有七名董事,包括: 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搜狐的王小川,前去哪儿网总裁孙含晖,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 四位执行董事为:詹克团、吴忌寒、葛越晟、刘路遥。在没取消10倍投票权之前,詹克团有60%的投票权,有足够的票数可以罢免吴忌寒、葛越晟、刘路遥三位董事,不足以罢免王小川、孙含晖、邓锋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但詹克团在取消10倍投票权之前并没有进行这一步操作。 在取消10倍投票权之后,詹克团只持股36%,完全无法达到1/2以上的票数要求。 员工持股平台的持股是18.5%,如果詹克团能控制员工持股平台,也是有机会达到1/2以上票数要求的,但这次会议并没成功,就是说詹克团并不能控制员工持股平台咯?是不是说,吴忌寒又抢了先机拿到员工持股平台的控制权呢?第三,选詹克团作为唯一的董事。 詹克团原来已经是董事了,如果没被罢免的话并不需要重新选;如果被罢免的话,在取消10倍投票权之后,詹克团持股36%也达不到1/2的票数要求哦。 所以,第三局还是二股东吴忌寒胜出,吴忌寒已经连赢三局了。2.4 第四局,詹克团再反击 2019年12月16日,北京比特大陆公司在福建湛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6%的股权被冻结。吴说区块链的文章说,詹克团已聘请北京和香港两地律师组织反击,冻结下属公司的股权是反击措施之一。 其实,吴忌寒只是抢控制权,并不是抢詹克团的股权,就是抢权不是抢钱,冻结股权有意义么?2019年12月,詹克团向法院起诉,要求取消11月那次取消他的10倍表决权的股东大会决议,各方报道说,詹克团已聘请北京、香港、开曼等多地律师参与诉讼。 詹克团还能挽回吗?要看开曼公司的法律+比特大陆最新版公司章程+当时开会的具体操作,因为不了解这些,所以无法作出判断。 但是,如果前面的假设成立,大概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除非出现奇迹了。 注:本文的分析是基于比特大陆申请香港上市时披露的公司章程和相关资料,如果比特大陆的公司章程后来做了修改,这些分析就可能不成立哦。2.5 最新情况 “股权道”还查到,詹克团目前还是福建公司和另外4家下属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和总经理。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大局,因为那些都是北京公司100%持股的子公司,吴忌寒只要掌握了最上层开曼公司和北京公司的控制权,下面公司的控制权都是可以一步步抢过来的。2020年1月2日,比特大陆北京公司再发生变更,吴忌寒不再担任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改由刘路遥担任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 刘路遥在2018年7月加入比特大陆,之前任开曼公司的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 其实这个变化并不重要,因为可以修改北京公司章程规定:由执行董事决定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而吴忌寒是北京公司的执行董事,他就可以决定谁做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都不需要拿香港公司的公章就能实现了,所以这些都在吴忌寒的控制范围之内。詹克团作为大股东、曾有60%的投票权,为什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局面?三、创始人掌握公司控制权的3 种策略 有句话说: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对于想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创始人,套用同样的逻辑可以是:一流的策略是主动设计规则,二流的策略是合理利用规则,三流的策略是打官司、到打官司为时晚已。   3.1 上上策是设计规则 前面分析一直强调公司章程的规定,因为公司章程的一丁点差别都是可能决定命运的,公司章程是掌握公司控制权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 公司有股东、管理层、员工三类人,股东在最上层,公司章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设计股东之间的分权规则。很多人重视产品设计、员工管理,却不重视公司章程的设计,总是想找免费的版本来用,会不会把自己埋进大坑里哦。在竹子写的《公司控制权.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九种模式》的书里有多个案例,有人持股1%控制公司,也有人持股90%没有控制权,他们靠的是公司章程而不是股权比例。 比如马云可以持股5%而控制阿里巴巴,靠的是写入公司章程的阿里合伙人制度,而不是靠的股权。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在蔡崇信的主导下设计出来的,你们公司是谁设计的呢?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试运行了3年才正式推出,为了坚持阿里合伙人制度,当年不惜和港交所硬抗到底,为此放弃香港改道美国上市,马云为了保护公司控制权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你愿意么?如果想掌握公司控制权,需要先设计规则把权力装到你手上,再做全方位的防御设计,否则任何一处有缺口都是可能被别人攻破的,比如詹克团作为大股东有60%的投票权,也被二股东一步步挤出局。  “股权道”《创始人控制公司的股权设计》的课程,就是从纵向的6个层面、横向的4个维度、立体的3种工具进行全方位的公司控制权设计。 纵向包括 :股权、股东会、董事长、董事会、法定代表人、管理层6个层面。 横向包括 :层级的划分、各层级间的权力分配、每层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各层级内部的表决规则4个维度。 立体层面 :通过公司章程、股东协议、股东会会议和董事会会议3个工具去落实。 通过这样的设计,创始人就算持股1%也能有控制权,也能让别人持股90%没有控制权。3.2 中策是利用规则 在詹克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6%、有60%投票权的情况下,原本处于劣势的二股东吴忌寒,却可以一步步利用规则把大股东挤出局。 吴忌寒先是利用保管香港公司公章的机会抢到北京公司的控制权,这一步本来是威胁不到詹克团的根基的,可是这么长时间詹克团方都没有更有成效的操作。 吴忌寒再利用开曼公司的规则取消了詹克团的10倍表决权,形势就完全逆转了。 所以,如果已经错过了设计规则的机会,也是有可能利用规则抢到控制权的,前提是你的水平比对手高哦。原本,詹克团是比吴忌寒更有优势抢到控制权的: 比如比特大陆的公司章程规定,担任董事是有10倍投票权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再担任董事就自动取消他的10倍投票权。公司章程还规定,罢免董事需要1/2以上票数通过。 在取消10倍投票权之前詹克团有60%的投票权,他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罢免吴忌寒的董事职务。 如果吴忌寒不再是公司的董事,他的10倍投票权就会自动取消,而詹克团的10倍投票权还继续保留。就会变成:詹克团一个人有84.9%的投票权,吴忌寒的投票权是4.8%。 可惜,当时詹克团并没有这么操作,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机会后悔哦。前面有好机会没有利用,后面没了10倍投票权却要求罢免全体董事,选他一个人作为唯一的董事。 有股东评论说:不明白他什么要召开这样的股东大会,自取其辱。 他们不知道这样操作不仅没有用、还会树敌更多么?是詹克团的主意么?还是军师的主意呢? 当年万宝之争时,宝能提出罢免万科的全体董事和监事,结果只是招来更多人的反对,并没带来任何好处,这种操作有意思么?3.3 打官司是下下策 打官司是下下策,但有人却把下策当成上策。 吴忌寒能抢到控制权,是利用了法律+公司章程+开会操作,并不是靠打官司。 詹克团想通过打官司抢回控制权,能成功吗? 如果前面的操作没有问题的话,吴忌寒就妥妥的抢权成功了。 当然了,前面的分析是基于假设,如果假设不成立的话,詹克团也是有可能挽回的。   詹克团为什么从大股东到一步步占下风? 在这种战争状态下想保住控制权,要不自己水平够高,要不就找高水平的人。 在否决权杀死ofo的纷争时,欢聚时代董事长李学凌转别人的观点说:国内的律师事务所都不专业。 其实,法律是分国界的,每国的法律规定不同,差一丁点都可能是毁灭性的。 就算你认为国内的律师都不专业,如果你去找个国外的律师来处理国内问题,可能是更大的坑哦。而且,有的人营销水平高,有的人专业水平高不擅长营销。有人擅长打官司,有人擅长非诉讼​,比如救火和防火,思维方式和所需要​的技能都不同。​ 是国内的律师都不专业吗?还是你没找到那个专业的人呢? 判断律师是否专业,也是需要自己有一定专业知识哦。比如很多人说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但在《公司控制权.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九种模式》的书里,有多个经法院判决的案例,有的股东持股90%也没有控制权,如果你相信了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的传说,还能找到那个专业的人么?比特大陆两位创始人公开决裂时詹克团还在出差,如果以前不关注这方面,突然间去哪里找到专业的人呢? 吴忌寒是有备而来,詹克团是被动应对,病急乱投医的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不想踩别人踩过的坑,要不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要不提高识别专家的能力,找到专业的人。

发表评论

  • 人参与,条评论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