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站长
老司机 路子野 随时超车
在正式介绍六域链之前,我们不如先简单了解“六域”是什么。
六域是物联网六域模型的简称,是由中国牵头提出,基于物联网社会化属性的六域模型,并经33个成员国投票,立项成为全球首个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
如果说一个物联网项目是一栋房子,那么,六域模型就是这栋房子的基本架构,又或者说,是这栋房子的横梁与柱子。
那么六域链是什么?简单地说,六域链是一个服务于物联网的区块链底层公有链。
具体地说,六域链(SixDomainChain, SDChain)是全球首个融合物联网“六域模型”国际、国家标准和分布式区块链参考架构标准的去中心化公有区块链生态体系。
为了更便利地理解六域链,我们不妨先忽略上述简介中的部分内容,只留下两个核心概念:物联网+区块链。此时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物联网是怎么和区块链扯上关系的?
如同对区块链将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坚定信念一样,我们从未怀疑过物联网对这个世界的重塑能力。
根据工信部数据,200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为1700亿人民币,到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7500亿。而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估计将超过1.8万亿人民币。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物联网正表现出强势的发展劲头。
在物质性信息、价值数字化的趋势下,在原子世界向数字世界跃迁的浪潮中,物联网作为广泛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主要媒介,无疑担任着建立起智慧地球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大目标的历史重任。
然而,现阶段物联网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发展条件受到很大的制约。比如,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成本高、难度大、安全和隐私问题突出。同时,物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缺少一套统一的框架体系和有效的网络信用保障体系。
如何让传统行业像接入互联网一样便捷地接入物联网?如何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合法身份、数据有效性、 数据在不同系统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一致性和不可被篡改性?
物联网要想得到真正高速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而六域链对此给出的回答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就是物联网系统和区块链分布式生态体系的全面融合。
简单地说,那就是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区块链的帮助,一言蔽之,区块链是体,物联网是用。
六域链要做的,就是把物联网和区块链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去中心化公有区块链生态系统,使各行业都可在此之上根据自身需求,高效率、低成本地建立自己基于六域模型参考架构的DApp。
六域链具体是如何实现的?这要分成两个方面来说。
一方面,面对现阶段多数物联网应用仍是在特定领域的闭环应用中,无法建立商业闭环;跨领域跨行业的互通共享与应用协同明显不足,无法补偿行业内商业环路的缺陷等问题,基于“六域模型”的物联网架构标准能有效引导和建立物联网运营服务体系,确保系统的实际有效运行、可持续性和商业闭环。
物联网用户域(定义用户和需求) 目标对象域(明确“物”及关联属性) 感知控制域(设定所需感 知和控制的方案,即“物”的关联方式) 服务提供域(将原始或 半成品数据加工成对应的用户服务) 运维管控域(在技术和制度 两个层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精确的运行) 资源交换域(实现单个物联网应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建立物联网闭环商业模式)
域和域之间再按照业务逻辑建立网络化连接,从而形成单个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单个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再通过各自的资源交换域形成跨行业跨领域之间的协同体系。
总结起来就是,六域模型完善了六域间的协作体系,理清了物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框架体系,降低了物联网融入传统行业的难度。
另一方面,尽管六域模型解决了单个物联网行业中的生态体系问题,以及跨行业跨领域之间的协同问题,但在信用体系和价值体系上,依然缺少一套有效保障机制,而这,就正好是区块链可以提供的。
区块链可以为物联网提供信任、所有权记录、透明性和通信支持,实现可扩展的设备协调形式,构建高效、可信、安全的分布式物 联网网络,以及部署海量的设备网络中运行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同时为用户隐私提供有效的保障。
区块链在物联网中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底层技术,可以为大规模物联网网络提供高容纳性的、可信任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应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的物联网,可以降低中心化设备网络的运营和信用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工业资产利用率。同时,通过身份验证、授权机制等技术,区块链还可以从存储、信息传递等方面保证物联网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此外,区块链能带来物联网智能化应用模式的扩展,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底层生态运营平台,能够全面保障物联网的信用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六域链业务模式
六域链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
围绕特定行业的应用需求,基于物联网六域模型参考架构, 推动建立分行业的 DApp,如农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能源物联网等,为各 DApp 提供数字资产发行,以及为物联网六域中各类不同用户主体提供在六域链上的数字信用身份注册 登记、管理,数据上链、数据确权、数据查询、智能合约设定、智能合约触发、自动分账等系列服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建立人与物之间的非对称信用机制-ACM,保障数据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互联。 定额发行六域链数字资产代币-SDA,用于六域链上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记账消耗和共识奖励,以及应用生态孵化、社区建设、商业合作、市场推广等。随着六域链业务生态不断的繁荣,币、链、产业物联网三者间共生共荣,不断提升各自价值和效益。 基于六域链上大量区块化的加密数据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生态,不断挖掘潜在价值,孵化创新应用,驱动物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创新、物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物品供应链溯源服务创新、市场服务创新等的高效协同发展。 六域链的无限遐想:当物联网遇上区块链
物联网作为广泛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主要媒介,一方面为物理世界中不同类用户和物体间建立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机制,促使各个行业领域不断提升效率和效益,推动新的“智慧革命”。
例如,我们可以在交通道路的关键点上安置一些传感器,而不是安设交警,来监控城市交通的运作情况。一旦发生拥堵事件,这些物联网传感器能即时将数据信息发向导航软件,用以通知用户避开拥堵点。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借助物联网实现更高效的交通运输。
另一方面,物联网数百亿级的潜在终端规模和交易高并发性,能为人们源源不断地创造庞大的、高价值的数据资产资源。但如果没有区块链的帮助,即数据资产价值体系和网络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高价值数据资产资源就难以实现自由流动,无法被大规模使用。而这也正是当前制约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此,物联网国际权威专家、物联网“六域模型”提出者沈杰博士认为,区块链的介入能变革物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他以当前的渔业物联网举例。
“以前做得很简单,就是把传感器卖给农民,或收年服务费。这其实是停在了比较低层次的角度——认为这个传感器的用户只有农民,而把所有的成本给农民往往导致农民接受不了。所忽略的东西是,通过这个传感器能获得一些数据,这些数据银行也需要,保险公司需要,消费者也需要,这么一来,数据产生的价值就把成本摊薄了,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物联网系统可以帮助这些数据进行不断消化、吸收,再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这时物联网的建设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收益的空间和价值是越来越大,好事多磨。”我们由此不难想象,物联网不但进一步解放了人的双手,使人从劳动负荷重、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单一固定的职业岗位中脱离出来,还能时刻产生高价值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在区块链的介入下,能彻底实现高效自由流动,为传感器用户创造收益和价值,降低物联网搭建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将会大大推动整个物联网业态的飞速发展,使得物联网时代加速到来。
物联网与区块链的结合,能实现物理生态和数字生态的共同繁荣,建立全新的万物互联基础架构。
谁来做这件事?
核心团队成员
潘劭齐 David Pan美国加洲大学柏克利分校本科、美国金门大学企业软件系统硕士、美国哈佛大学金融财经硕士。
SDChain执行负责人。前Arm 亚太区物联网市场总监,及美商亚畾国际资本总经理。具备 20 年北美及亚洲科技公司及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相关产业包括:物联网、半导体、软件、电子制造、电信产业。
Faud a.Khan国际标准组织(ISO /IEC SC27)加拿大主席,IOT 特殊工作组召集人;ISO/IEC SC41 的国际召集人;现任 TwelveDot Labs 的首席 执行官及安全分析师,为全球客户提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超过 21 年以上的网络安全行业经验。
高跃
北京邮电大学学士、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硕士、博士。国际物联网专家、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IEEE 资深会员,同时在科技金融领域有多个IPO项目经验。
许文波
上海复旦大学软件工程硕士。8 年 C++服务端软件开发、架构设计,4年研发团队管理经验。曾负责开发过上海电信”游戏新天地 “平台、PC LBS 精准位置服务、互联网用户画像及数据挖掘、苏州银行集中作业批量验印和各家银行电子验印项目等,并于近期主导完成了ARM 公司 mbed os 的区块链模块包开发,拥有行业极少数的区块链物联网项目落地开发经验,和丰富的软件安全系统开发能力。
SDChain 顾问团队
郑立荣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 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Eduard Molla
阿尔巴尼亚驻华经济参赞
殷强
东华大学 EMBA,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纺织行 业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副组长,中纺物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 理。
何绪明
世界物联网大会组委会主席,世界华商联盟总会会长、世界华 商集团联盟主席、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华纳投资基金管理(北 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华商联盟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先 后出任过华商会中国执行官、美国华纳投资集团执行总裁、华商会 华促会执行官、华商联合总会执行秘书长等职务。
梁宾先
台湾物联网协会理事长,华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南京邮电大学海峡两岸智慧服务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信部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感知中国物联 网商会/联盟执行会长,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常务理事,浙江省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协会/副会长,无锡海峡两岸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台湾云端物联网产业协会(CIAT)/ 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云端巨资与物联网委员会委员。
决策委员会
Daniel Haudenschild 主席美国 Iowa 大学英语本科,韦伯斯特维也纳私立大学财务会计硕士。现任瑞士电信区块链公司 CEO,拥有 20 年的管理及财务咨询 服务经验,包括 Earnst & Young 及 SAP。Daniel 热衷于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来解决IT 基础架构负荷量,并专注于数字市场核心 业务的解决方案。Daniel 的专长包含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并为合作伙伴和团队提供激励、指导和策略,以实现数字策略。
沈杰 联席主席
浙江大学本科、中科院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访问学者。物联网国际权威专家,十五年物联网资深经验,三年区块链研究经验,代表中国领导制定全球首部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 ISO/IEC 30141,是物联网“六域模型”的提出者和主编辑。六域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发起人、庆渔堂创始人、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等。自2011 年起担任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与公安部、农业部、交通部、环保部、林业部、卫计委、中纺联等共 同推动数十项物联网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的制定。曾任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科技部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CCSA TC10 副主席等。曾主持过十余项物联网相关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国际和国家标准,曾获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标准化创新二等奖、全国信标委先进个人等。
潘劭齐 David Pan 联席主席
美国加洲大学柏克利分校本科、美国金门大学企业软件系统硕士、美国哈佛大学金融财经硕士。前Arm 亚太区物联网市场总监,及美商亚畾国际资本总经理。具备20年北美及亚洲科技公司及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相关产业包括:物联网、半导体、软件、电子制造、电信产业。
唐纳德 •劳伦斯教授 Prof Donald Lawrence 联席主席
UCL 计算机系教授,Alan Turing 大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欧洲最大加速器 Level 39 顾问。作为阿兰图灵大数据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承担了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曾负责 GoogleDeepMind 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在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美国运通等均担任过总经理以上级别职位。在负责瑞信的大数据项目期间,劳伦斯教授指导开发了欧洲第一大投行——瑞士 信贷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并组建成立了大数据,后续指导基于原有的 HOLT 系统,开发了第一代智能投顾的原型即机器识别加人工智能推荐股票系统。
周昕 Richard Zhou 联席主席
加拿大多伦多 Green Panda Marketing Inc. 总裁,并为多家世界500强及 Nasdaq 上市公司担任顾问,加中天使联盟顾问,曾任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公司 Internet of Things Inc. (TSX.v-ITT ) 独立董事,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中国互联网影视发展论坛共 同主席,曾任加拿大最大慈善机构之一的多伦多病童医院慈善基金 华裔委员会的创会理事,加拿大常青会会长,曾任加拿大安大略省 旅游文化体育厅厅长助理。周昕有着 20 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物 联网、能源互联网从业和创业经验,曾在加拿大 EMC,西门子,Apotex 等企业担任高级系统工程师。
六域链的团队可谓相当豪华,所有成员几乎都是物联网行业中积累了多年经验与资源、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的专家、教授。这样的团队完全是冲着物联网这一事业而来,奔着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高度融合这一目标而去。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样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团队完全可以建立起全球首个融合物联网“六域模型”标准和分布式区块链参考架构标准的去中心化公有区块链生态体系,推动物联网普遍化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带来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
产品规划2017年5月六域链(SDChain)项目启动
Exploration – 2018 年 10 月
SDChain Beta 版本上线,邀请社区成员参与组成内测组,并对系统进行测试、修正、调优工作
2017.12 – 2018.06
应用层开发:iOS 和 Android 客户端,账号创建,SDA转账
服务层开发:账户创建,存储发布,SDA,SDChain Node激励
核心层开发:SDChain Node合约调用,客户端连接
基础层开发:索引及缓存,存储
2018.07 – 2018.10
应用层开发:社区展示,IoT-OS 接入
服务层开发:社区创建,社区激励
核心层开发:SDChain Node 安全验证
基础层开发:存储优化,任务调度,服务流转
Expansion – 2018 年 12 月SDChain Release 网络上线,SDChain 全面开放使用,运营计划 正式启动
2018.09 – 2018.12
应用层开发:浏览器插件,价值流设定。
服务层开发:社区融合,价值流设定,信用评分。
核心层开发:SDChain Node 外部服务连接。
基础层开发:存储优化,调度流转优化。
Explosion – 2019 年 5 月合作伙伴连接, 扩大合作伙伴范围,生态圈形成。
2019.01 – 2019.05
账号命名空间,账号绑定,三方连接 SDK,公开 API,身份认证。
2018.12 – 协助合作伙伴接入,持续扩大。
各位在网路打滚多年的科科,或多或少,都可以亲身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氏核滩上」的历史轮回。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排山倒海的业者、分析师和媒体,拼命炒作看似虚无飘渺,但绝对挂保证和商业投机紧紧挂勾的话题,别的不说,像本世纪初的网格运算、刀锋伺服器、云端运算、物联网、机械学习、雾运算、边缘运算、直到最近因众人疯狂炒作数位货币而火红的区块链等等想必各位绝不陌生的关键字,莫名其妙的占据了大量媒体版面之后,不知不觉中,就被更耸动的技术行销名词淹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仅在Google等搜寻引擎,遗留供后人凭吊的历史陈迹。 说穿了,万变不离其宗,近代资讯科学的发展轨迹,受限于单一运算容器终究有其极限,总脱离不了支撑巨量服务的分散式运算,诸多琳琅满目的技术行销名词,事后回顾,仅为瞎子摸象的一隅,被人类的痴愚贪念,蓄意包装后的加工化合物。 「物联网(IoT)」和「区块链(Blockchain)」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站稳的脚跟,几乎无人敢否认,「万物互联」与「去中心化」将构成「NewInter」的基础,只是碍于诸多因素,这2种技术的应用等级,迟迟没有达到世人最初的期待。但当这两者合而为一,那就将开辟另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足以改变人类的生活与未来。
技术门槛是什么?
物联网不外乎布署大量智慧化的终端装置,但这些终端收集到的资料,最终还要为人类服务,这就引发了人和设备之间的互信疑虑:人类要如何信赖设备,设备要如何取信人类,设备和设备之间如何彼此确认资料是正确、而且不会被窜改。 物联网的资料传递与交换,一出乱子,可是会搞出很多人命的,相信不会有人希望自己家中的物联网装置被骇客入侵乱搞而且「被自杀」,例如晚上睡觉窗户全关所有家电浴室瓦斯炉热水器都开到最大活活搞死你的荒谬场面。为何需要商业模式?
接着,通过物联网取得数据之后,例如我家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农地里面的农作物现在生长状况如何,从资料采集、资料分发、资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资讯,一路到多个主体之间分享资料,就涉及了「所有权」、「使用权」、「价值的分配」,衍生出一系列「信用」和「价值」的议题。 收集到一大堆资料是一回事,你要如何让这些资料产生相对应的价值,并有信用基础、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去推动其运行,那又是另一回事。难道这几年下来,做好放在那边却长期乏人问津的「IoT平台」还不够多吗?当今数位货币的荒谬之处
很幸运地区块链就是踢开这2块挡在路上石头的最佳解答,确保资料的可信度与安全性,并赋予资料价值,将其转变为可计价的数位代币(Token),让物联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出的巨大资料,成为此代币的信用基础,而不是仅浪费地球资源虚耗庞大的「挖矿」电力,而且除了数位货币之间的兑换,还没有可以交易的「商品」可买,完全违背了货币本质「降低交易成本」的初衷,这真是数位货币最大的荒谬。 很多技术宅往往对「商业」嗤之以鼻,抱持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但请动脑想想,今天像日本动漫画产业与同人商品如此风行全球,背后支撑其发展的,绝对不是关在家里的御宅族,而是推波助澜的「商业化」,天底下所有产业的兴盛,也同样有迹可循,要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真的一点也不难。区块链技术的4个发展阶段
现在谈到区块链,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比特币和乙太币,但区块链并没那么简单,虽众说纷纭,大致上可定义为以下4个发展阶段。 区块链运核游1.0:对北极熊不太友善的比特币。区块链2.0:乙太坊的智慧合约。区块链3.0:实现炼和炼之间的融合与互通,进而进行跨炼合约。区块链4.0:打造物联网区块链,数位资产来自实体世界的数据,区块链建立物联网底层的互信,填补资讯使用的信任机制。一方面建立物联网生态,另一方面建立商业模式和经济型态。创造可信任的物联网区块链生态体系。成功的产品绝非只靠技术就能跃进
融合区块链之后,物联网的发展就从此一帆风顺?当然不是,世上任何推广成功的产品与应用,从来就不是单单仰赖「技术」即可功德圆满。 假使三十年前没有OSI七层模型,网际网路的演进,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缺乏旁销「框架(Framework)」,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技术标准,大家都在「多样少量」,没有经济规模,再多的新创公司都会壮烈牺牲。毕竟物联网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资讯交换需求,如果没有一个联盟或生态体系,大家都在单打独斗,无法集中资源,确实的落实应用,只会让深奥幽玄的技术,停滞于天马行空的想像。 少了框架,就像少了设计图的房子,空有砖块和水泥,你还是无法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盖起一栋稳固的高楼。那已经有相对应的实作?
2017年五月启动专案、十月通过中国国家工信部区块链技术测试的「SDChain(Six-DomainChain)」是ISO/IEC30141全球第一个实作,基金会设置于新加坡,其数位代币SDA(Six-DomainAsset)在2018年1月8日开放交易。 ISO/IEC30141定义的「六域模型」和SDChain打造的「六域炼」,前者是物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方法论,后者提供更强固的去中心化公有炼底层,并建立实际的应用与社群。 至于SDChain项目发起人与ISO/IEC30141规格制定主编辑那「神奇的巧合」,请自行跪求Google大神,在此不便撰述。物联网的共识演算法,真的非得要区块链不可吗?
这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话题,尤其当「无区块分散帐本」的IOTA受到众人关注后,区块链与DAG(DirectedAcyclicGraph,有向无环图)之间的优劣,一直不断的被众人关注并评论著。 从帐面上来看,相较于区块链,DAG不受制于区块体积与工作量证明(POW),免交易费,较能节省频宽与耗电,理论上有更强的规模延展性,但也有双重支付确认与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共识」等疑虑,而被取消的交易费,在实务领域也被视为提升区块炼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些特性可能限制其应用范围。历史的教训已经证明,如果学术上已存在争论,那实际应用上问题只会更多,这些都有待时间证明。 此外,受到炒币歪风的不良影响,这年头的舆论已经被扭曲成「谁看起来比较炙手可热,谁的数位货币价格比较高,哪种技术就一定比较先进」,但重点是生态,而不是货币,应由应用场景决定共识算法,能不能「挖矿」就更不值一哂,这对人类一点贡献也没有。物联网正处于迎接黎明前的黑暗
从物联网概念被提出,一路到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爆红,区块链逐步展现了可解决物联网宿疾的潜力,直到国际标准问世,提供可遵循的总体架构框架,足以帮助各行各业真正厘清物联网是什么,就这样,足足耗费了近二十年的光阴。 看的更远,从三十年前的OSI模型,直到今天的六域模型,这三十年过程是「沟通自动化」转型到「执行自动化」的时代,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将会自动沟通,互通有无。我们可预期的「一万亿」联网设备,如何管理?如何改善生活?如何创造财富?这才是当代最大的挑战。 此时此刻踏入物联网产业,并有能力提供完美解答的企业,将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科技巨头。各位科科也许将有幸躬逢其盛,亲眼见证到物联网改变你我的生活,以及新科技霸权的诞生,在踏出黑暗、准备迎接黎明的当下,值得拭目以待。进入11月份,IOTA市值暴涨了8倍多,一跃进入数字货币排行榜前四,成功仿州击败老牌数字货币瑞波币。IOTA主要服务于物联网,炒作的点也是物联网,而物联网在近两年也是比较火的概念,因此IOTA价格暴涨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老牌数字货币ETC也已经开始试水物联网领域,把物联网作为一个突破口。那么,作为物联网领域的两个巨头谁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做一个对比。 ETC是以太坊原链的内置加密数字货币,系统已长时间稳定运行。其核心开发团队有具有丰富区块链开发经验的技术专家组成,其技术方案的决策、实施,民主而又科学。IOTA使用的技术类似于雷电网络和闪电网络,闪电网络技术本身是一种比较前卫的技术。比特币core开发组最早提出使用闪电网络技术解决比特币扩容的问题,但一直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付诸实施,社区也普遍认为这种技术缺乏实践的检验,在稳定性上有待检验。 ETC所使用的密码学理论与原理,在之前也在其他IT领域广泛应用,久经验证和优化。是成熟、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技术。IOTA在二进制的硬件设备上使用平衡三元式(由三位数字表示的数值系统),这导致系统设计过于复杂,从而导致计算效率的降低。这种设计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必须重新设计密码学哈希算法,这给安全性带来了严重隐患。简单来讲就是,这种技术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太过于前卫,不具备实际应用的价值。 ETC的发行完全去中心化,币价不易被操控,并且即将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将从制度上保证ETC的发行量上限,使之成为紧缩型数字货币,从而保证其价值储存属性。IOTA是一个2014年的ICO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不瘟不火的。IOTA大量的代币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价格容易被操纵,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价格上涨8倍的原因之一。这种中心化的趋势对社区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IOTA不需要挖矿,没有交易费,每个参与者都为网络提供算力,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这对IOTA网络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 IOTA使用的是Tangle技术,这种技术不是真正的区块链,只是为了解决区块链扩展问题,区块链只是IOTA的一个幌子。所以IOTA作为一种技术可以在物联网中进行使用,但却不能作为一种数字货币进行使用。 相比IOTA对新技术、新概念、新理论的盲目追逐,ETC则每一步走的都很稳,一步一个台阶,更热衷于成熟稳定的技术,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创新。物联网领域也是ETC一个最大应用场景,ETC开发团队已经开始着手物联网友好虚拟机的开发,使其变得具有普世性、独立性和高效性。 另外,为了更好的使用物联网应用,ETC社区已经达成了共识,制定了跨链操作功能的开发计划。针对物联网领域不断剧增的交易数据,设计出了分片技术和侧链技术,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ETCDEV团队努力的目标是让ETC区块链成为稳定易用的技术。宁可开发进度放慢也不会做一些冒进的实验防止未来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造成用户的损失。 总之,ETC更像是一种稳定易用的技术,IOTA则更像是一种冒进的实验。技术大规模的应用最重要的是稳定易用而不是盲目裂碰的追究新概念、新技术。因此,ETC具肆大谈有IOTA无法比拟的普世性,在物联网领域具有更强的应用支撑能力。
IOTA不是物联网(IoT)的同义词,而是“非常小”的意思。我们给他命名了一个中文名字:埃欧塔,既是谐音,同时“埃”也是非常小的意思。 2015年,四位创始人创立了IOTA: David Sonstebo, Sergey Ivancheglo, Dominik Schiener以及Serguei Popov。 2015年11-12月,IOTA进行了众筹,至2015年12月22日,共计筹集到了1337个比特币,大约50万美元左右,用于项目的开发。目前2019.3.26 市值8.2 亿美元。 在众筹中,IOTA代币全部发放给了投资者。 所有的IOTA代币已经被创建出来了,不会通过挖矿的形式生成。IOTA的总数是: (3^33-1)/2 = 2,779,530,283,277,761 ~ 2.8 Peta IOTA。 IOTA的数量单位:i, Ki, Mi, Gi, Ti, Pi,目前交易所中的交易单位为Mi。 比特币的数量: 2140年10月左右,比特币的最让握大总量将会是 20,999,999.9769。而目前已经挖出 16,675,488个比特币,是总量的~79%。 比特币的总量转化为最小单位为:2,099,999,997,690,000Satoshis, ~ 2.1 Peta Satoshis。这意味着到2140年,IOTA的数量相对于比特币来说,要多~32%的数量。 IOTA团队注册成立了IOTA基金会,总部位于德国柏林,这是一个致力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化的非盈利性基金会。 IOTA主要关于于物联网,以及机器经济,当然IOTA的技术也可用于人们之间的支付。 IOTA主网于2016年7月11日上线运行。 IOTA种子 IOTA种子是一个81个字符长的字符串,这些字符只包括26个拉丁字母和数字9 字符A-Z都是大写的 通过种子,IOTA钱包可以生成对应的地址 每个种子所生成的所有地址都归属于这个种子 一个IOTA种子看起来是这样的:C9RQFODNSAEOZVZKEYNVZDHYUJSA9QQRCUJVBJD9KHAKPTAKZSNNKLJHE FFVK9AWVDAUJRYYKHGWQIAWT 区块链网络(以比特币为例)中多笔交易打包存储坦尺庆于区块中,然后这些区块顺序相互链接。 IOTA是第三代公有分布式账本,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构。IOTA中将这种DAG称之为缠结Tangle。缠结与区块链具有很大的差异。 缠结是基于DAG有向无环图的数据结构。每一笔交易总是引用验证之前没有验证过的两笔交易。 可扩展性 ,随着交易量的增加,IOTA网络会变得更为强大 交易免费 :IOTA没有交易手续费,这意味着IOTA可以用于小额支付。你可以发送 1个 IOTA到一个地址上,而不需要支付手续费。 量子安全 :IOTA使用 Winternitz 一次性签名算法,WOTS算法具有抵抗量子计算机的特点。参考: https://eprint.iacr.org/2011/191.pdf 应用1 机器经济:M2M 机器困野到机器交易, 汽车钱包(accessec GmbH) 在我们的智能充电站解决方案中,原型电动车插入充电站。电动车辆和充电站都有自己的数字钱包。这些钱包之间的付款在车辆充满电后自动发生。智能电表跟踪计算付款的使用情况,这是通过IOTA的加密货币MIOTA进行的。我们的电动汽车还可以通过M2M交易支付维护和保险费用应用2 物联网数据交易平台 IOT data marketplace (data.iota.org) 通过IOTA购买获得 1 万个 空气检测的传感器设备实时数据。• https://iota.org/ • https:// data.iota.org • http://www.iotachina.com / • https:// iota.org/IOTA_Whitepaper.pdf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IOTA的强劲对手!六域链:当物联网遇上区块链内容由互联网整理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0792jiaju.com/post/1040.html,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